第11章 赶集(2 / 2)
“赵家大嫂,范姑娘已经一并给过了。”
“那哪成,范家姑娘,这是三文钱,你快收着。”孙氏顺手把铜钱塞进范莲华的手里,就伸手扶夏茹绾下车。
“谢谢婶。”夏茹绾扶着孙氏的手下了牛车。
“婶子,您见外了。”范莲华手里拿着那三文钱,有些失落的看着孙氏。
赵红梅跳下牛车,去扶范莲华道:“莲华姐,你今天要逛哪里?我们要去东街的杂货铺子。”
“我也去东街。”范莲华随声附和,她今天本就是要去最西头的绣品铺子挑绣线,没想到遇上了赵红梅,她临时改变了主意,下午还想去赵家,她有一阵子没看见怀安哥哥了。
“这么巧,那我们快走吧。”赵红梅很开心,拉着范莲华的手就走。
“看看,一出来就疯火火的,也没个姑娘样。”孙氏嗔怪道。
“娘,人家难得出来嘛。”赵红梅撒娇。像她这么大的女孩,确实是很少出门的,分家了,难得孩子开心,孙氏就由着她,要是以前,别说赵红梅,就是孙氏要赶集,也要赵老太婆同意才行。
几人走在街上一路向东街的杂货铺子去,这冬青镇南至雍州地界,北至恭州,占有非常重要的交通位置,南来北往的商人多喜欢在此打尖歇脚。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一片热闹景象。
孙氏拉着夏茹绾的手,生怕把她给弄丢了。赵红梅则和范莲华手拉手走在她们前面,赵红梅不住的东张西望,看什么都觉得好玩。
村子里今天赶集的人挺多,不时的遇上熟人,和孙氏打招呼,好奇的打量夏茹绾,有的干脆就问孙氏:“这就是你家大郎的娘子吧?”
都知道赵家给那病秧子秀才买了个冲喜娘子,确没有几个人看见过,今天看见有小姑娘陪着赵家大媳妇,村里的妇人们还不得要问问明白。
“是呢,这就是我儿媳妇。”孙氏高兴回答,村里比大郎还小几年的小子,儿子都满地走了,自己这些年可没少被人指指点点,如今有夏茹绾这个儿媳在旁边,她也乐得有人问她几句。
有人说这丫头长得真俊俏,夏茹绾也就腼腆的笑笑,说实话,她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长什么样,倒是别人的话提醒了她,回去要照照镜子,仔细看看自己现在长成什么样。
“丫头,可有什么想要的?婶给你买。”孙氏轻声问夏茹绾。
“婶,我没什么想要的。”夏茹绾回道,她是真的什么也不想要,对于吃的穿的对她来说,都没那么重要。
“娘,我想买只珠花。”赵红梅转过头对孙氏道。
“倒是耳尖,去挑吧,夏丫头,你也去,你们姑嫂二人一人挑一朵。”孙氏对夏茹绾道。
“婶,我真不要。”货郎架子上的珠花确实漂亮,但是夏茹绾不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她对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感兴趣,她更愿意直接把头发束成马尾,啥也不用,像前世那样。
“走,我们去挑。”赵红梅不由她拒绝,拽着她就到了那卖珠花的货郎面前。
“几位姑娘要个什么样的珠花尽管挑,挑好了价格好说。”那货郎笑得满面春风,十分和善的招呼道。
“小哥,你拿些时下最时兴的给两位妹妹瞧瞧。”范莲华冲货郎道。
“好勒!”货郎答应一声,从架子上取下几只珠花道:“几位姑娘看看,这些都是时下最时兴的,从帝都那边进货过来的。”
赵红梅拿起那些珠花在头上比划,又问二人可好看,范莲华很是认真的看过,拿起一只镂空兰花朱钗道:“我看妹妹带着这只钗最是雅致好看。”
“大嫂,你也觉得这个好看吗?”赵红梅把那只钗在头上比划,叫夏茹绾看。
“还可以。”夏茹绾回道,在她眼里,好像都不错,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这些小玩意有严重的选择障碍。
“那就这只吧,大嫂,你喜欢哪只?怎么感觉大嫂戴哪只都好看。”赵红梅又拿着珠花在夏茹绾的头上比划,站在她旁边的范莲华这会确突然没了兴致。
“夏丫头,你喜欢什么,自己挑,挑完了我一起付钱。”孙氏见夏茹绾一点也不上心,在旁边轻声提醒道。
夏茹绾无奈,只好随便挑了一只灵芝竹节纹的雕花檀木钗。
“大嫂,你怎的挑了这只?太老气了些,你挑挑别的。”赵红梅皱眉道,一般只有妇人老妪才喜欢那种木钗。
“不用,我就要这只。”夏茹绾说道,她是真的喜欢这种雕刻精美的木钗。
范莲华心里冷笑,这样的木钗,只有她奶奶才喜欢。
“就这两只,老板你算账吧。”夏茹绾不想再多浪费时间在这。
“那就这两只了?木钗五文,珠钗十五文,一共是二十文。”那货郎道。
“夏丫头,你要不——”孙氏也觉得夏茹绾挑的木钗太便宜了,以为她是舍不得银钱。
“婶,我是真喜欢这只。”夏茹绾不等孙氏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
孙氏见她主意已定,只好拿出荷包付了钱,将两只发钗装好。
经过十字街向东不足五十步,就是整个冬青镇最大的杂货铺子,听说这间杂货铺子的东家是冬青镇首富马家英。
走进杂货铺,夏茹绾漫不经心的打量商铺里的商品,自己身无分文,也就跟着看个热闹罢了。
铺子大概有五十平米,铺内做了四排三层货架,货物分类摆放在货架上,门口摆放一只收银台,店里有两个小二专门给客人介绍商品优劣价格,帮助客人选好商品到柜台结账包装。这模式,貌似现代的超市,夏茹绾十分怀疑这马家英是不是穿越人士。
赵怀安给的荷包她连打开也没有,她想等自己多赚些银子,想办法把卖身契拿到,自己就和赵怀安和离,以后做个独立的人。
孙氏除了要买油盐酱醋,还要挑捡一些厨房必需品,大到灶上煮饭炒菜的铁锅铁炉,小到生火烧水用的火石茶壶,煎药的药罐,凡是用得着的,七七八八的选了一大推,小二见她是个大主顾,跟在孙氏身后嘴甜又殷勤。
一位身着蓝衫,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走进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