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五个女儿(16)(2 / 2)
话本也印刷了上万本,主要卖给那些行商们、让他们卖到外地去,当然也和织布机一起搭着卖,定价在三两银子,这个由绿绡负责。
价格定得略高,赵明雨也是打着赚一笔的想法,毕竟推广之后,织布机就有很多人会做了。
她的私产也差不多都投入进去了。
翠香和绿绡虽然管理能力不足,但是十分听话,赵明雨交代下去之后,就立刻行动了起来。
两个铺子,赵明雨也都换上了能说会道的小二,这都是她慢慢寻摸的,看见能力强的,就让人高价挖过来。
她逛街可不是逛着玩的。
织女们直接在铺子摆上的织布机操作,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深浅,也知道效率翻一倍不是说着玩的。
不过让赵明雨郁闷的是,很多人都是偷偷摸摸买回去的,没有声张。
估计想闷声发大财。
导致铺子里并没有出现哄抢的情况。
所以赵明雨让庄子上的男人都上街,找布匹铺子掌柜、成衣铺子掌柜、地主家管事、行商、小贩、庄户到铺子里去看织布机的具体效果。
本地人又买了不少织布机。
生意人都很精明,看一眼织布机就有了主意,有织布机和设计图,带回老家之后,招一批匠人生产,再转手一卖,几百上千两银子随便赚。
大型的行商,就买几台织布机,再加几十本话本子,一路走一路卖一路赚,回家再赚一波大的。
实在不方便的行商或者小贩,就买几本话本子,回老家找匠人做。
腊月,行商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
赵明雨的织布机和话本子也卖得差不多。
京城里也出现了其他铺子卖织布机,掀起了织布机甩卖潮,因此织布机的名声也打响了,有余钱的农民也会买一台回家。
经过几个回合的价格战,最后价格稳定在三两银子左右,受益的还是广大群众。
后面进场售卖织布机的基本上都没赚到什么钱。
她家的话本子后来还加印了五千本,主要是携带真的很方便。
赵明雨算了一下,这一波她大概赚了六万两白银。
现在的资产是,三百亩地,七间铺子(五间在收租,两间在营业),白银七万两。
可能是之前那些人都是偷偷摸摸买回去的原因,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她家是最先生产出改良织布机的。
民众只知道京城突然出现很多的商铺卖改良织布机,干活特别的麻利,相当于以前两个人干的活。
上面的人知不知道,赵明雨并不关心,她也不觉得把改良织布机推广出去自己亏了,毕竟赚了一大笔钱。
靠她卖布,还不知道卖多久呢。
再说丢了这个金饭碗,她还有很多金饭碗生钱。
这也是改善民众生活的好事,原本家里两个人织布,现在只需要一个人了,另外一个人可以去耕地、做工,相当于一个家庭多了一份收入。
织布用的时间少了,价格也肯定会降下去,到时候更多的人可以穿暖。
赵明雨想,她这是圣母吗?
不不不,她赚了六万两白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