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并非终点(1 / 2)
对于秦国,周勃是真的没想过要和对方打的你死我活,起码现在不可以,不是大汉国力不够,而是不希望让百姓们再回到好不容易脱离的贫苦日子。
这段时间,鲁源在不断的给周勃告急,没啥,就是钱不够了,几年的积蓄,一仗还没有打完,都已经空了。
周勃内心里很焦急,他相信鲁源,没有大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对方绝对不会如此主动的和自己汇报关于财务上面的困难。
这些年来,鲁源一直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为了大汉在财政上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好不容易这些年开始出现盈余了,可是结果……
鲁源没有多说什么,一切都自己默默的扛着,尽可能的不让周勃去为了钱烦心,同时各地和中央的财政他也需要维护。
这一切他在做,但是别人没有看到,有些时候还有人非议他,什么妹子嫁给了陛下,什么吝啬鬼之类的。
可鲁源从来没有怨气,一心一意的做自己的事。
对此裴晟有一句话是对于鲁源最为中肯的评价。
“子方之能,远迈历朝历代之宰辅,吾等之不能矣。”
因此当周勃看到鲁源给自己的奏折之后,周勃迅速的做出了决定,大金反正迟早是要灭掉的,只是目前不能再给大汉增加太多的负担。
所以,他离开并且放弃攻打上京城,转而将目标对准了秦国,他相信秦国也就是想要一些好处而已,也不可能真的和大汉敌对。
因此阻止秦国侵占金国领土是最重要的事,也是必须要做的事,只要自己拿出态度,逼得秦国退兵,此后的其他事情都好说。
留下东路军攻打上京,是周勃计算之外的事情,能不能打下不说,其实周勃也没有在意,后续要做的就是驱逐走秦军之后,开始对金国展开的改革。
依照惯例,打土豪分田地,拿到钱财的是大汉官府,得到实惠的是金国百姓,只要人心有了,区区一个上京城它能够坚守多久?
果然,秦军退了,西路军八九万人马,加上周勃带领的中路军增援,还有从南方紧急调来的第九集团军。
将近二十万兵马,那是可以发动灭国之战的,因此秦军主动选择了撤离,不想将事态扩大。
而且大汉方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以现在各自实际控制的区域为限,双方各自后退二十里,保证不再发生任何军事冲突。
同时也承认对方所占领的土地,甭管金国灭不灭,地盘已经划分清楚,想要多拿,没问题,那大家干脆就直接开战。
这是大汉最后的忍让,而大秦方面占到了便宜也就算了,虽然还是有些眼馋大汉,可总不能为了这些和大汉彻底撕破脸皮吧。
尤其是两年前和北方乃蛮人的作战,使得大秦有些伤筋动骨,现在正在恢复中,真的不想和大汉直接对着干。
其实周勃清楚大秦现在的状况,无非是外强中干而已,然而周勃有他的打算,暂时让出一部分的利益也无所谓,反正将来都是自己碗里的,何必在乎一时之得失。
西面战线终于平定下来,金国的大部分领土已经成为了大汉的疆域,唯一还在抵抗的就只有上京城和东边一些临海小小的区域。
中路军率先撤离,近卫第一军回返彭城加强都城的防备力量,秦岭的第二集团军接替原先守卫大散关的第三集团军。
郝震被抽调出来,出任‘大汉北路都召讨使’,率领属下第三集团军负责金国西北面地区的‘分田地’事宜。
这种活,对于郝震来说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在大散关待了几年,郝震早已有些厌烦了,而且这次灭金国的战役自己和属下又没有机会参与,实在心里烦闷。
现在居然得到圣旨,不需要自己继续守大散关了,而且可以带着弟兄们去金国摘桃子,郝震开心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