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县令卖特产(2 / 2)
原本,这些寨民对于官府是不太信任的,但经过玉米的丰收以及官府指挥药材种植一事,他们对程笃这个新任县官放心了,这才促成了此次的土特产上京。
等乔木满载着粮食和粮种的马车回到会良县后,会良县沸腾了,每个寨民纷纷奔走相告,粮食和粮种到了。
还没等程笃联系各村寨的酋长,酋长们便在收到消息当天找上门来,此时,粮食和粮种都还没来得及清点入库。
程笃有些哭笑不得的对着急切的酋长们说道:“各位酋长们,粮食和粮种清点入库需要时间,今天恐怕是领不上粮食和粮种了,而且,发粮也需要时间,寨民们一股脑涌过来时不行的,必须有序进行,各位酋长还是等官府通知吧,本官保证,你们的货物能够兑换多少粮食,官府就一粒不少的给到你们。”
酋长们一听,也觉得是自己太急切了,同意了程笃的说法,这才带着期待的心情离开了。
程笃根据各村寨地方的远近,敲定了领粮的时间,每个村寨的百姓都是一副要过年的热闹景象。为了防止酋长私吞粮食,程笃还派遣了两名衙役监督酋长发粮,以保证这些粮食粮种能够真正到达百姓手里。
一场发粮行动,让程笃这个知县在寨民们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他们对于明年或者后年的药田收获又增加了一些信心,或许,他们的好日子真的要到来了。
另一边,郭沫沫主持的会良县精品特产也开始发力了。郭沫沫收购的苗服和银饰都是精品,不过在奇巧阁上架售卖后并没有多做宣传,一副静待有缘人的样子。
直到有次命妇拜见皇后,见到皇后身上有异平常的服饰,问过后才知道是婉柔郡主送的改良版苗服。
宴席上,皇后不吝啬对苗服的夸赞,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奇巧阁又借了一次皇后的东风,将新品苗服和银饰送进京城权贵的视野。
不过,因为这些都是纯手工制品,又都是精益求精的作品,所以数量并不多。郭沫沫给这些大师作品都定了高价,一套苗服都卖到百两高价,仍然阻挡不了贵妇们的购买热情。
等存货售罄后,奇巧阁便采取了预定制,京城的苗服和银饰订单源源不断得往会良县送去。
郭沫沫也没想到会这么火爆,她这边原本只是让散户零散接单制作,照这情况,应该是不行的了,所以她动起了组建工坊的念头。
程笃一听,调侃道:“夫人,我这知县应该让你来做才是,你一下子就将会良县的苗服和银饰的名声打了出去,那些商贾肯定会嗅着金钱的味道过来,恐怕都不用等我这边的药田大成,会良县的人气就上来了。而且这两个工坊一组建,许多闲置的劳动力就能够发挥所长,多少百姓家庭都能够受益啊!”
“既然知县大人如此赞同,我就不客气了。工坊的选址你帮我挑挑,看看在哪里合适?还有,小姑说第二家韶华学院要开在咱会良县,你提前给寻摸下哪里建校比较好,隽娘嬷嬷过了冬就带人过来这边了。”
程笃眼睛一亮,又是一件大好事,他拍了拍胸脯说道:“这两件事情都交给我吧,不过建校的事情我得给小姑写信说说,这边的人员情况比京城复杂许多,让她提前有些准备。”说完,他便迫不及待的回书房写信了。
原来,在收到程笃那边送过去的特产后,程韵便对于第二家女子技校的分校开在哪里有了想法。
当时,她招来了隽娘,问道:“嬷嬷,我想韶华学院的第一家分校开在云南府,你手上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过去主理此事?”
隽娘低头想了想,回答道:“韶华学院建设全程,余幸都跟着我,若不是她年纪还太小,倒是可以主理此事。不过,我想到一个解决方法,眼下,京城的韶华学院已然步入正轨,若是有突发事件也有夫人您可以处理。我可以带着余幸过去云南府负责建校,等那边事毕后就让余幸留下,若是能够在当地找到合适的院长人选,用当地人也未尝不可。”
“嬷嬷,你年纪大了,长途奔波,我怕你身子受不住。”程韵有些担忧道。
隽娘不在意得说道:“夫人,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还硬朗着呢,而且做着这些事,心里快活,身子也更轻快。女校建设不是儿戏,夫人你又走不开,我不亲眼盯着,不放心。”
程韵想了想,叹道:“行,就如嬷嬷所说,你去筹划安排吧。过冬后就出发云南府,到时候有事可以就近找笃哥儿。这女子技校对他来说也算帮他教化百姓了,想来他也会鼎力相助的。”
隽娘笑着点头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