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涌动的力量(2 / 2)
大大的眼睛和修缮的眉无法在透明的眼镜中藏匿,白皙的皮肤和扎起来的利索的头发,很难让人想象这是一个研究者,一个博士。
说她是美女博士一点不为过。
“你说的不错嘛,真看不出来你还有阅读澳大利亚作家的习惯,这个乔利生前是一种无名的存在,她的这种无名的状态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晚年才被出版商所挖掘,你的研究灵感还是具备的,的确,她书写殖民边缘情怀是一把好手,因为她经历了从英国到澳大利亚这么一个过程,你想啊,从那么小却那么强大的土地沦落到那么大却那么荒芜的大陆,任何人都会有一种心理落差,孤寂、边缘、无助,催生出自我虚无,但又自我救赎,这样吧,我给你列一些书目,回去你好好看看,你原来就是学中文的吧,可能要花一点时间捡起来才行,慢慢来小伙子,别怕。”
“谢谢老师!”
尹老师不吝赐教一般的言说,让我倍感温暖,这更加催生了我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信心和决心。
尹老师说她没比我大几岁。
尹老师硕博连读,还在韩国交流过,算是一个东北地区的人才,现在转到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领域,也算是一种横向的跨界。
“18岁大学,22岁硕士,25岁博士,31岁硕士生导师。。。”
我一边念叨着,一边感慨这样一个大我4岁而已的老师,成就却打我一大截。
当下社会,要么你有钱,要么你有权,要么,你就只能有文化了。
在和迟雨那反反复复的争吵中我试图建立起一种平等的言语地位,只能说是一种失败的经验了。
现在,我只能寄希望于考研。
“怎么突然要考研究生,儿子,你和迟雨到底怎么了,最近也听不到你聊她,是不是闹掰了,你可别犯糊涂,她是大老板,咱们这种家庭你是知道的,你好不容易傍上这棵摇钱树,等于咸鱼翻身啊,以后咱们得靠她才行啊。”
“行了行了,妈,我自己有自己的选择,你不用说了,照顾好自己。”
我终于发现,没有什么,能阻止我涌动的心绪。
那种力量,那种源自内心的期待。
或许,我就是乔利笔下的边缘人,小人物,只能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