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日本汉诗(1 / 2)
三浦忙摆手道:“怎敢和诗仙相提并论,他老人家在黄鹤楼上不是写不出好的诗作,只是短时间内无法写出超越崔颢的作品,才会发出如此感叹罢了,而我真的只是词穷啊!袁先生,中国文化历史悠远、博大精深,先秦《诗经》浪漫、汉魏乐府刚健、唐诗壮丽、宋词婉约、元曲清新、明清文学多样化,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各个时期的作品无不蕴含着对山水花木等自然之美、亭台楼榭等建筑之美的赞叹,对凡世间欢喜悲苦情感的宣泄以及先哲们对天地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说心里话,我有时都会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了,因为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当我有情绪想要表达的时候,每当我尝试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那些古老而深邃的文学巨作便如同繁星般在脑海中闪烁,既让我既感受到创作的无限可能,又深刻体会到自己技艺的浅薄,结果就是无从下笔,这种既渴望超越又深感敬畏的心情,或许正是学习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感叹良久,三浦又道:”冒昧地问一句,袁先生,你计算过没有自己大概可以背诵多少首诗词呢?“
袁西低头思忖了一会,回答道:“应该在八百首左右吧。”
三浦笑道:“袁先生谦虚了,以我浅薄的功底都能背诵六百多首,你是知识渊博的人,应该能背诵更多才是。不过,我背诵的六百多首诗词不全是贵国诗人的作品,还有不少是日本诗人写的。对于日本诗歌,袁先生一定不太了解吧?”
袁西好奇地问道:“日本诗歌?我只知道唐朝有个叫阿倍仲麻吕的日本人在朝为官,取汉名晁衡,他和李白、王维等诗人都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欢宴,彼此诗歌唱和,但是其他的日本诗人我就不清楚了,还请三浦先生赐教。”
三浦连忙摇头道:“赐教不敢,其实我知道的也不多,只能算是简单介绍吧。大约公元670年前后,大友皇子、大津皇子等人就开始用汉语创作诗歌,这是日本汉诗的兴起的标志。奈良时代,也就是唐朝玄宗皇帝临朝的时候,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大量经典的诗歌作品随着遣唐使传入日本,许多杰出的中国诗人也是那时被我们日本人熟知和敬仰,来自中国的的诗歌如同最美丽的长天,撕开了日本漫长的文化长夜,日本人在叹服的同时开始认真学习历代中国诗歌,并逐渐有了自己的诗歌作品,这些诗作大多模仿中国六朝及唐初的诗风,以五言诗为主,我们日本人称其为汉诗。”
“奈良和平安时代是汉诗创作的繁荣期,大量的诗人和汉诗集涌现,日本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就是奈良时代问世的,共收录了64位诗人的120首作品,平安初期又完成了三本敕撰汉诗集《凌云集》、《文华秀丽集》和《经国集》的编纂,分别收录了九十一首、一百四十八首和九百一十七首汉诗。比较有名的汉诗诗人有嵯峨天皇、菊池溪琴、广濑淡窗、藤原宇合、菅原道真等,我比较喜欢菊池溪琴的汉诗,比如这首‘月落秋潮满,山远水烟青。笛声何处是,渔篝三四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夜渔归图。广濑淡窗的汉诗也是不错的,‘观音阁上晚云归,忽有钟声出翠微。沙际争舟人未渡,双双白鹭映江飞。’以平淡见真章的手法,展现了观音阁上晚云归去的宁静景象,以及沙际争舟、白鹭映江的生动画面,让人在平淡中品味到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袁西频频点头,看来三浦友台还真有些学问,不过他对汉诗不是太感兴趣,遂问道:”三浦先生,请问在日本影响力最大的中国诗人是谁?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
三浦摇头道:”不不不,袁先生,在日本,影响力最大的中国诗人当属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白乐天先生,白先生可以说是日本文化的启蒙老师,先生的诗作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易于被各阶层读者接受,此外先生的诗歌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与我国文化中的某些精神追求相契合,如“物哀”之情,也就是对世间万物美好而短暂的哀怜与感怀之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的载体,因此自先生的诗歌登陆平安时代的日本,上至天皇本人,下至平民百姓,全国掀起的乐天先生诗歌阅读和仿写狂潮经久不散,更是直接催生了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的《源氏物语》,也开辟了我国‘物哀’的国民性格。我国人民热爱乐天先生,先生的诗歌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并被大量收藏,平安时代着名学者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中,共收录中日诗人诗歌1110首,先生一人之作品即占了535首,几乎占半数。据专家介绍,如今在日本广为流传的《白氏文集》合计收录先生诗歌4000首,比在中国流传的近3000首还要多上一千多首呢。“说罢,三浦面露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