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将军姜饶(1 / 2)
“婆婆,我和你打听个事儿。”叶冰裳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衣着干净、和其他饥民有明显差异的老妇,拿出一个白面馒头,上前询问,“您可知姜饶将军?”
“姜饶将军啊……”老夫人陷入回忆,言语中尽是对少年将军的赞许,“听说他如今戍守边疆去了。以前他途经我们这儿,可帮了我们许多。”
“他帮了您什么?”叶冰裳好奇。
老妇人摆摆手,笑道:“也不算帮。以前春耕或秋收时,将士们行的官道两侧有我们的田地,他们在安营扎寨时,多多少少都破坏了田间作物。姜饶将军管理的那支军队军纪严明,和别的军队不一样,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哎……贵人啊,您是不能理解我们的苦,说了您也不懂。”
“哦。”叶冰裳了然。
《三国演义》里也有类似的记载,那时她就不理解古代行军为什么会对百姓的田地造成破坏,现在还是无法想象。
姜饶的人品确实好。
别过老妇人,叶冰裳才听嘉卉将她打听到的先前城外暴乱的情况:“起初,那些人或许是被戳到了心事,只想着把这件事压下来,杀了数十个骂得最狠的,可杀了那些人之后,就彻底乱了套子,引起了暴乱。若非老爷公正,来得及时,其间阴私怕是更多。即便如此,昨日还是有上百的人伤亡。”
叶冰裳沉默了。
若是没有她干涉,到了三九寒日,百姓因冻而亡者必然超过千人。
可有了她干涉,百姓伤亡减少是不假,可那些死去的人呢?
冻死的是老弱病残,被杀死的大多年轻力壮,而她是递刀的人。
她自知自己这番谋划存了私心,但若是重来,再次面对“电车难题”,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样做。
她,问心无愧。
城南的道路上响起一阵马蹄声,萧凛纵马飞驰,正是少年模样。
叶冰裳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知怎么,心中就多了几分安定。
接下来几日,城南粥棚的人流量一日比一日大,叶冰裳也愈发肯定自己的猜想。
是日家宴。
“近日,城外的流民更多了,也不知道是从哪里逃难来的。如今已到了三九寒日,这天寒地冻的,若是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百姓因冻伤亡。到底是哪一个州县枉顾朝堂律法,擅自昧下救济粮,迫使这些百姓背井离乡来到京城求助!如今朝廷的救济粮尚未下发,母亲,可否在城外搭个粥棚,短暂地接济那些流民几日,等朝廷的救济粮下发,再收了粥棚也不迟。”
叶啸的话让叶老夫人神情一动,最后端着架子道:“你是当家的,这件事自然由你说的算。但这粥棚,必须是我囡囡的。这些天我囡囡遭了罪,你可要好好补偿她!”
“是。”叶啸对此也不在意 。
只要百姓受到了恩惠,是叶府善举还是叶夕雾善举并不重要。
叶冰裳心中冷笑,低眉顺眼吃饭,听着叶啸的话,心中思索——
景国还是急躁了。
既然要利用因为悫平关易守难攻的特点盛国将军减少了悫平关驻军,景国与盛国交战时,除了早年间有尝试攻打悫平关却大伤元气,近一百年来都未攻打悫平关而造成盛国将军认为景国不会攻打悫平关的错误认知来制定这个计谋,就要等得起!
若是在春节期间偷了悫平关,以这条瑕不掩瑜之计,盛国早就灭国了。
可景国过于急躁了,居然在年前就攻占了悫平关,他们是想在正月兴兵吗?
要知道,冬日河面结冰,若是行船就要破冰,十分不便;若不行船,冰面能否承载景国的军队渡河都是问题!
谁都不知道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若要安全渡河,只能固定在每年的那个时间段。
三九寒日!
因为,此时冰面最硬。
自古以来,此时确实是行军良机,主打的就是出其不意。
可景国位于南方,盛国位于北方,对于没有大草原的景国而言,用于作战的马匹的数量是更宝贵的。
此时渡河,将士们和马匹的劳累就足以让他们在作战时提前进入了“再而衰”的阶段,更何况今年盛国小饥年,景国无法通过以战养战补充粮食,一但战线拉得过长,粮食的缺少或供应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景国将士人心浮动,而指挥这场战事的人为了安抚军心,只能放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选择直接准备攻打嘉宜关,而攻打嘉宜关后,悫平关失守一事就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