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海绵,换新颜(1 / 2)
保华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店铺、饭店、酒楼,市井的繁华下,隐藏着种种机遇。
保民则更多地跑去工厂区打转,这里有全国闻名的手表厂、自行车厂、缝纫机厂、钢笔厂,甚至还有新型的电子元件厂、电器厂,当然,也有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
兄弟俩兴趣不同,但各有收获。
隔了两天,保华保民跟着田小弟去了海港,上了一艘很大很大的船。那艘船太大了,从头坐到尾都要小半天。
他们还下到了船舱里,看到迷宫一样的通道和舱室。
经过实地考察,保民给出自己的意见很谨慎:保证湿度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栽培蘑菇。
保民兄弟俩参观了一回大船就回来了,继续他们的监工or逛街生活。他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了,却没想到,还会有后续。
赵家的老宅主体架构都是好的,一些细节需要修补或者更换后,打磨上漆、涂刷就好。
那位老师傅是个认真负责的人,说好好干,还真就是拿出十二分的细致和认真,一周时间,把里外墙面、地板、乃至楼梯、门窗等等,都油漆、粉刷完成。
赵莉开学后,课程排的很满,晚上也有老师到自习教室辅导,每一个学生,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出身如何,到了大学里都好像一块块干海绵遇上了水,拼命吸取着每一滴知识。
自习室到晚上九点关门,宿舍晚上十点熄灯,结果,赵莉有一天半夜起来上厕所,就看见有人搬着小凳子坐在洗手间里看书学习。
宿舍里没有厕所、洗手间,一层宿舍的走廊两端,分别一个厕所、洗漱间。
重点是,厕所和洗手间的灯不熄,亮一宿。
赵莉直接给震撼到了。
她没有拿上书去卫生间学习,不过,第二天她比平常早起了一个小时,洗漱后,去操场活动、练习口语背诵单词。
赵家是书香之家,赵莉爸妈都是解放前的大学生,外语都不错,赵莉是有位于基础的,小可给她找来的资料里有英语,她这一年多也复习过。她还有小可给她的另一个小礼物,一只巴掌大的收录机,能够让她听英语、联系口语……
这种种条件加持下,赵莉的大学生活很充实,但不算吃力。
她们宿舍八个人,四名外语系,学习情况大都不错。
来自金陵的冯茜茜年纪小、记忆力好,来自京城的庞博应该是有家学渊源、有基础,她们两个的学业还能跟上进度,但还算能跟得上进度。
唯一不跟趟的是来自辽省的富春兰,她29岁,是宿舍里的二姐。她初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了民办老师,一干就是十二年,语文数学倒是没撂下,但就是没接触过外语。
她是进入大学后,才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的,真正的零基础。
因为这一批学生的特殊性,学校里的课程与后世的大学课程是不同的,最开始老师也是从基础开始教起。
但,这里毕竟是大学,老师即便会教一些基础知识,但授课速度很快,课堂的知识容量也不是一般的多,有基础的还好,没有基础的怎么办?只能拼了命地学。
不学,意味着,就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