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师徒结缘(1 / 2)
“华先生,可有办法益寿延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华佗两徒弟都活过了一百岁,要不是曹操横刀,华佗铁定也能高寿。
“哈哈哈,看样貌,小兄弟不过及冠年纪,却在忧心百年老去。那老夫岂不是已成朽木!哈哈哈”,诸葛玄笑笑,放下手中茶杯,整理起衣领来,“身体无疾恙,方可延年,心中无挂碍,便能益寿!”
“诸葛先生所言甚是!华某渐悟人生皆若浮云轻飘,忘年回首,不过云烟。唯有清心寡欲,方得始终啊!”
“请华先生指教。”
“常言医之不传,为守旧者也。老朽不妨明言,有一方名漆叶青粘散,可调和五脏,除却诸虫,抖擞精神,久服发黑如新,肤似童颜。又有引导功法名为五禽戏,是由古之圣人梦中传下。五禽者,一曰虎,一曰鹿,一曰熊,一曰猿,一曰雀。意用导引之气,灌注全身,血脉通畅,以求难老。”
李繁听得如痴如醉,毕恭毕敬举起茶杯:“多谢华先生。”
“晚生亦有疑问,请教元化先生”,诸葛亮此时正是渴望求知的年纪。要达到胸前千点墨,挥指百万兵,离不断学习不懂就问是分不开的。
“上古圣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不过半百而形神皆竭,时世异也?人抑或将失耶?”
要不是李繁背过《黄帝内经》,还真听不懂诸葛亮文绉绉念出的内经条文。
华佗把茶杯放好,站起来走到窗前,背着手,摇头晃脑说道:“《黄帝内经》所说古人能终天年,能寿百岁。今则不然,战乱之祸难避,先有董卓淫乱两京,后有帝后流离失所,民衰而减也;又有世家望族,以酒浆乱性,枉醉以入房,欲竭己精,欲散己真,不知其满,唯快其心,起居无节,故而半百而殁也。日夜颠倒,晨昏不分,夜将至,灯红酒绿,天既明,尚不知起。此类之人,一言以蔽之:自作自受也!”
诸葛亮听完,仍觉余音绕梁,也站起来鞠躬:“先生高论,晚生受教了。”
“谁在背书,头疼!”
身后高亢声音传来,引得人人侧目看去,眼前那一幕真是好气又好笑:牛金睡眼惺忪爬起,走过来。
“老二,你真不懂规矩!”
严肃的声音传到,牛金顿时意识到场景不合,立马赔笑:“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睡懵了,见谅见谅。”
牛金走到李繁边上,叫李繁往旁边挪挪。他把采药得来的书甩上桌面,一屁股坐下来,举起茶杯就干了李繁给他倒的薄荷茶。
华佗被书本一惊,拿起翻看,嘴里念念有词。片刻之后,他抬起头,下定决心般诚恳的说:“小兄弟悬壶济世之心昭然,不知可有意助老朽救治天下苍生,行医者仁心?”
李繁闻言,十分激动跪下去,三个响头磕完,诸葛亮伸手扶起他,看他满面通红,激动神色写在脸上。
“圣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拜师之事,不可如此草率。华老先生名满天下,无礼不可为其徒也!”诸葛亮笑着说,“此三个响头乃前礼,后礼还当择时进行。”
诸葛玄也在旁边点头表示赞同诸葛亮说法:“《礼记》中曰,礼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李繁小兄弟,欲拜华先生为师,必依祖宗之法,以礼待之啊。”
诸葛玄转向华佗,目光诚恳,带着恳求说道:“所谓玉不雕不成器。我侄儿孔明颖悟绝伦,聪明睿达,还望华先生做个引路人,诸葛家有此光耀门楣之事,实三生有幸啊。”
“哈哈哈,今日缘分至此,或为天定。依我看,李繁和诸葛孔明胸怀救国济世之心,收他们为徒弟,也是老朽幸运啊!”
李繁有点蒙圈了。
祖宗之法怎么施行,又如何操作,步骤怎么样,自己都不懂。虽说自己是中医专业大学生,但在二十一世纪,很多人其实已经不重视礼法了。不过,能够和诸葛亮一同拜华佗为师,也还行!
“既然如此,择日不如撞日,有缘千里来相会,明日就是拜师良辰!若不嫌弃,我诸葛玄愿意作为保荐人,见证如此乐事”,诸葛玄应声道。
就此决定,拜师仪式在明日早上举行。
华佗回到草屋吩咐两小童准备相关事宜,诸葛亮叫来从人,让其备好笔墨,放在桌上铺好。
“李繁兄弟,请。”
李繁不知道诸葛亮要干什么,直到诸葛亮在锦帕上写下“拜师帖”才恍然大悟。拜师帖作为重要物件,确实不可缺少。古代上门拜访都需要写张帖子,拜师帖就不足为奇了。
“请,哈哈哈,繁哥,你倒是请啊。”
牛金听到让李繁写字,先入为主认为李繁也是文盲,顿时就忍不住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