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粗中有细(1 / 2)
随着车窗缓缓摇下,邹平勇定睛一看,车后面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县长谢春梅。
出了一身冷汗的邹平勇,也顾不上再骂。其实,再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再骂。他赶紧用左手遮着脸,掉头就跑过街道,慌慌忙忙地跑进小区,气喘吁吁地回到家。
吕卫国两口子,送走了胡东哥夫妻俩。只是和董永生告别时,只见他嘴唇动了动,看了看张赛莲后,可最终还是没说什么话。
回到房间,吕卫国将冬已在沙发睡着的冬冬,轻轻地抱到他的小床上。刚关好门,转过身,就被张赛莲迎面紧紧地拦腰抱住,随后,一张烈焰红唇,就死死地压在他厚厚的嘴唇上,让他喘不过气来。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董永生就来到吕卫国的办公室,将自己听到的昨天下午政府常务会议上发生的事,毫无保留地说给了吕卫国。
吕卫国虽说读了几年大学,又当了几年教师。可也别忘了,他还在社会上闯荡了好几年,早就染上了江湖上一些坏毛病:易怒,易冲动,易不计后果。
听到董永生这么一说,吕卫国不顾董永生的百般劝说,千般劝阻,就要开门去找谢春梅那里,讨个说法。
谁知刚拉开门,就迎面碰到正要敲门的常务副县长郭海涛。看到吕卫国怒发冲冠的样子,又见到董永生死命地抱着他,郭海涛就明白了一切。
说起郭海涛,他留给升麻县大多数人们的印象,就好像是《三国演义》中的猛张飞。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和张飞一样,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真正了解他的人,还认为他和汉初刘邦的大将军樊哙,完全有得一拼。县委办主任董永生,就是其中之一。
樊哙留给人们的表面印象是:满脸络腮胡子,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绝对是勇猛的莽夫范儿。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熟读司马迁《史记》的人们,都知道:樊哙,粗中有细,智慧过人。樊哙冲锋陷阵,上阵杀敌,攻城掠地。勇猛的诸多表现,掩盖了他的聪明狡猾。粗鲁的外表形象,掩饰了他的聪明狡黠。
樊哙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清楚自己所处的形势,也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樊哙政治智慧也好,聪明才智也罢,都是出类拔萃的。
力劝“沛公乃还军霸上”,直接避免了刘邦和项羽的短兵相接。“粗中有细智救沛公”,才让刘邦后来有了唤称什么“汉高祖”的机会。至于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无不彰显出他的杰出的政治智慧和突出的治国才能:以大将军、左丞相的显贵身份,毕恭毕敬地迎接已是江河日下的淮阴侯韩信;闯秦王宫哭谏刘邦远离美色,上朝理政等等,无一不向世人表明,樊哙不仅会做人做事,而且胆大心细,善于把握别人的心理。以上种种事情,足以说明,一个看似粗鲁之人的可怕的智慧之处。
“黄河不是尿的,原子弹不是闹的”。郭海涛也是如此,别看他说话好像粗鲁,做事随便,实际上他却是一个想事审慎,办事细心的人。
郭海涛喝多了酒,经常爱对自己的心腹部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想当官!就要苦读史书。要想继续官当的大,一定要读懂历史。要想平平稳稳地在仕途上发展,更要苦读书,读懂历史书。”
可惜这些话,没有几个人认真地去听,认真地去做。倒是郭海涛的这些不经意的话,一不小心,不知道就怎么传到刚参加工作不久,正在迷茫的董永生的耳朵里,反而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从此,只要有时间,董永生就徜徉在无边无际的史书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博览着群书,从中汲取着营养和吸取着教训。
看看郭海涛的个人简历,我们就不难发现:小学毕业的他,从公社的一个通讯员,到县公安局下面一个派出所的普通民警,再到副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最后一路高升到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一般人,真的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