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武英殿御前军机会上(2 / 2)
在场的人,有内阁、有六部、有都察院、有五军都督府、有边境管理院的人,对于天子的某些想法大家可以从本身出发猜到一点,倒是如此大规模的动作全是大家所不敢想的,因为实在牵扯到太多了。
刘健是第一个同意并且附和的人,他的向所有人的表明的意思很简洁明了。陛下说的对,今时不同往日了,我们对待鞑子的方式要有所改变了。不能一直守着边墙等着他们来打我们,而且在场的各位再不能有什么华夷之偏见,认为关西以及草原都是蛮夷之地。
要是这么说,为什么蛮夷之地的人总是把大明边墙当成茅房的门,想进就进来了,还得留下一泡臭屎。
所以对于关西、宁夏、甘肃三个布政司的设立他完全同意,并且他还向弘治皇帝建议,继续增兵西北。
关于增兵,刘健不是要真的要将战争扩大,而是单纯的认为朝廷养了这么多兵,不管是京营还是卫所每年耗费的军费庞大无比。养兵不就是为了打仗吗?与其让他们在自己营地里闲着,不如让他们去打仗。
趁机,把这些个丘八们好好梳理一下。尤其是三大营和团营。
朱厚照不知道刘健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对于再次增兵西北的事他并不同意。很简单,没钱了。
现在的朝廷能够将这场仗给完整支撑下来,已经是很不错了。打仗除了将帅士兵的斗智斗勇以及双方武器装备的比拼消耗,就是在烧钱。
大明的财政情况并不好,这场仗打完了,有更多的地方需要花钱。所以现下的情况是,这场仗能够结束就尽快结束。
所以户部同意了皇帝声音,但是也当场发出警告。这场仗必须在六月底结束,不然后勤就很难不保证了。不是没有钱了,而是时间拖久了所需要的花费就是天文数字。
现在往前线运送粮食,沿途官府可以发动徭役,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正是农忙的时候啊,田间地头需要大量的劳力去维护,不然粮食减产谁都承担不了责任。
一粒米运送到前线,就要耗费十粒米。大明可以承担一个月,但是绝对拖不了两个月。
周经的担忧没错,他的担忧完全科学以及正确。从他户部尚书的位置上来讲,整个大明都是需要被考虑进来的。
打仗,打的不仅仅打打杀杀。
户部当场给出了今年还可以拿出的钱,一百万!这个数字中包括周经精密计算之后,提前支用的明年财政收入。
很简单,今年明年户部能够拿出来专项用于西北的钱就这么多,而且其中更多的需要等到秋收之后才能用粮食抵上。
对此弘治皇帝没有说话,算是默许。
而工部当场承担圣旨中各项修建事宜,并且说工部可以从其他地方挤出十万两子来。
但是,工部有一个请求就是请弘治皇帝同意将东宫新的“三合土”材料向工部公开,并且他们想要所有新布政司内管道的管理权!
朱厚照一听就知道不对,徐贯这个老狐狸一定是听到什么风声。而且他在公报私仇,老子不就是收了你的武功三卫嘛,用得着这样嘛!还想要老子的水泥,还想要抄袭老子收费公路的计划。
对于工部的请求,弘治皇帝答应了。至于朱厚照是否同意他则是不管,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朱厚照是不会让自己吃亏的。
天官屠滽此刻是最为沉默的,说不上来他是喜是愁。这一下子三个布政司的设立,工作量最大的就是他们吏部了,三个布政司所需要官员不是一个小数目的。还是句话一个朝廷机构的成立从来都不是一道圣旨那么简单的。
此刻的他的脑海中已经不停的将那些能够承担三司大任的官员,一遍一遍筛选着。如何安排官员这个是个天大的学问,尤其这样的新设之地的官员。遴选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打个比方来说,如关西布政司的布政使一职吏部需要提供至少三个预选之人以及三个备选之人。
一省之布政使绝对的封疆大吏,如果吏部不能够推选出令天子满意的人选来,那么他这个天官或许也就当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