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法悦(2 / 2)
毕竟日后闲暇不多,真正投入到音乐之中的时间,肯定有限。董庭兰自是大开眼界,痴迷不已,不仅乐器,歌曲也是收录了一些。论起这歌曲的词,先是先秦诗经,后有汉乐府诗,唐代流行五言七言,律诗绝句,都是极为严整的格式。
直到宋代,样式开始繁多起来,词牌名也多如牛毛,但仍讲求格式。而洪毅除了水调歌头、月满西楼几首古风之外,都是流行歌曲,内容不算高雅,胜在朗朗上口,极易被文化较低的底层人民接受,这一点让董庭兰很是佩服。
要知道士人往往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水平一般却内心倨傲,普通民众是没有资格谈论艺术的。但这位郎君,显然身份不一般,却无一处不透着亲民的渴望,而且拿出的作品也非凡品。
就像那信天游,句句透着黄土地的苍凉,却高亢奋进,总有那么一股不屈的劲头,深深感染着董庭兰。董庭兰的音乐造诣可是师承大家,当时琴界盛行沈家声和祝家声,他向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了这两家的声调,并把其技长的《胡笳》曲整理为琴谱。
其勤奋刻苦,天赋又极佳,乃至几十年后,声望成就就超越了沈、祝两家,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代表。但信天游他是从未听过的,尽管自己是陇西人,但董庭兰仍觉得洪毅好像比自己更熟悉西北,那黄土的气息,粗犷的风情,尽在高亢的曲调中。
董庭兰觉得自己脱变了,如同一只金丝雀,前三十年,活在笼中,而今,笼门打开,新的广阔天地展现在了眼前,令他欣喜不已。老孟偶尔也会参与进来,写两首小诗,描写一下山山水水,谱上小调,好不快活。
这是一种志同道合的法悦,非寻常快乐可比拟。倒是定邦与长宁不通诗文音律,处境略显尴尬,只能有一搭没一搭的将就着安媚儿,将泰华与大江南北的轶事拿出来分享一番,打发时间。
老鸨子也经常来,看看这些豪客有何需求,自洪毅入住乐康居,已有十几日,那亮晃晃的金子,可从未短过一分一毫,当真是天上掉下来的财神爷。
如此入了初夏,天气愈发的燥热。忽一日,老鸨子一脸委屈而来,对董厢兰附耳几句,又神秘兮兮的告辞离去。董厢兰眉头一皱,似有心事,其余人觉察异样,究其原因,却原来是漕帮的主事前来招呼,说近期将有贵客登门,着董厢兰与安媚儿接待。
长宁不禁大怒,自己这边从未少给银钱,这老鸨子竟还敢私接他人的活路,未免不将公子放在眼中。洪毅却不以为然,正好借此机会,想让安、董二人试试新曲新舞,看看反响如何。
不曾想,这漕帮所谓的贵客,可不是寻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