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继位(2 / 2)
朱允熥静静地看着朱棣,淡淡道:"人死不能复生,四叔不要太悲伤。"
君臣名分己定,朱棣行了个大礼,"臣参见皇上!"
朱允熥忙搀扶朱棣起来,"四叔以后再不要行此大礼,太生分了。"
宫中、朝中都是允熥的人,蓝玉正带着五万大军驻在四百里外的南通,以蓝疯子的疯魔劲,一个昼夜就冲到南京来了。
人在屋沿下,不敢不低头,朱棣丝毫不敢托大,道:"应当的,君臣名分大于天。"
"四叔远道劳动,先到馆驿暂歇。明天是皇爷爷二七祭礼,四叔早些来。"
朱棣又凄然泪下,回到馆驿,来来回回想到半夜,识趣点隐退的话,或许还可以自保,不然的话下场会很凄惨。
主意己定,整个丧礼期间,朱棣都刻意地低调,常常独坐一隅,不发一语。
宁喜全投毒案闹得沸沸扬扬,众藩王、功勋显贵、文武大臣也都对朱棣敬而远之。朱棣心里更不是滋味。
到了朱元璋驾崩后的第二十七日,藩王们该就藩了。
朱棣硬着头皮向朱允熥辞行,显得尴尬又拘谨,完全没了当初的洒脱豪迈。
朱允熥斟了一杯茶,推到朱棣面前,"四叔请!"
朱棣一饮而尽,道:"宁喜全的事,我也希望皇上能查清楚,还我清白。"
朱允熥道:"宁喜全死了。"
朱棣喟然长叹,"怎么就死了呢?我的不白之冤算是背到死了。"
"我信四叔。"
"就算皇上信我,天下人也不会信我的。瓜田李下各避嫌疑,北平是个顶要害的地方,我也没脸在那儿待了。皇上不如封个得力的人做燕王,把我封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享享清福,这样君臣无猜岂不很好?"
朱允熥也想这么干,但他又不能这么干。
朱棣五清漠北,打得瓦刺和鞑靼满地找牙;将安南收入版图;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震慑帖木儿帝国;编撰《永乐大典》。
朱元璋驱逐胡虏再造中华,开创了明朝,朱棣文治武功,将明朝推向了巅峰。
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成为弃子,实在可惜。
更要紧的是,藩王、勋贵、文臣三股势力互相牵制,达成微妙的平衡。
有蓝玉在,朱棣不敢造反。
有朱棣在,蓝玉不敢谋逆。
"四叔才干卓越,志向高远,又正当壮年,怎么能有享清福的想法呢?于国于家,四叔都应该甩开膀子再干上十几年。"
朱棣冷冷一笑,"皇上太高看我了,但我很有自知之明,我还是隐退的好。"
"四叔不当燕王了,谁守北平?"
"死了屠户张,还有李屠户。军中将星如云,可以守北平的人多了去。"
"北平是中原门户,交给外人我不放心。"
"朱椿忠厚老实,可以当此重任。"
朱允熥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四叔当世英雄,当真就不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吗?"
朱棣斩钉截铁说道:"不想!"
"真的吗?"
"真的。"
朱允熥倏地站起身来,"如果四叔要享清福,我封四叔为蜀王,那里山清水秀,最适合养老了。"
"那就最好不过了!"
朱允熥冷笑,"如果四叔想干一番事业,就还是当燕王的好。他日领十万精兵,深入漠北,犁庭扫穴,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饮马干难河,立不世之功。蜀或者燕,四叔自己抉择好了。"
燕赵之地慷慨悲歌的气质最契合朱棣的性子。
每到寒冬降临,燕山飘雪,蜿蜒的长城宛如一条昂首欲飞的苍龙,说不尽的悲壮遒劲,飒爽凛冽。
这时候,朱棣总喜欢屹立要塞之上,极目远望。
世界是何等辽阔壮美啊!
朱棣黑洞洞的眸子里闪过灿烂的光辉,随即骤然熄灭了。
少年时跟着徐达、汤和四处征战,心底早己长出了一个逐鹿四海睥睨古今的英雄梦,让他庸碌一生,还不如让他死了好。
朱棣竭尽全力抑制住心中的巨澜,云淡风轻道:"皇上说的这些,我没有兴致。"
"真的吗?"
"真的!"
"如果四叔执意不肯守北平,就封四叔为蜀王吧。四叔以后就在成都颐养天年好了。"
朱棣一生雄心壮志骤然死去,眼中泪花闪烁,踉跄着往外走。
我,洪武第四子,燕王朱棣,就在今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