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转战东北(1 / 1)
历代文献选录的处方,多为医药学家对历史上长期用药经验或对当时用药经验的总结,特点是组成严谨,疗效确切,如经方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处方;民间验方是指历代文献中未收载而民间流传很广的有效经验处方;
无论什么年代,感冒药都是最畅销的,她按照空间里的三九感冒灵、连花清瘟颗粒,小柴胡颗粒抗病毒口服液、云南白药、咳特灵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的配方,让杨福庆为导师,开展临床实验。
小到日常可见的感冒药,大到救人生命的抗肿瘤药物,任何一个药品的上市都必须经过相关的临床试验才可上市,医生推荐的用法用量以及说明书上的数据就是通过临床试验而得到的。
药厂开业之前,要完成临床实验,其实这个年代生产药品是不需要临川实验的,唐甜甜只是要给自己的产品过个明路, 八五年《药品管理法》实施后,陆续颁布了《新药审批办法》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才使我国的新药研制和审评审批逐渐步入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这之前,由于当时我国的药品审评审批主要由药品审评委员会负责,临床专家主要依据经验并参照中药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进行审评,所以有杨福庆牵头作为研究生课题研究,很容易通过。
这个寒假,他们都会东北了,因为明年暑假杨旭东研究生毕业就正式回东北军区了,唐甜甜也都给自己找个工作呀,虽然她不缺那点钱,可是这个年代还是地位高于金钱的时代,所以她还是需要一个高大上的身份。
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正经有好几所医科大学和学院呢,但是只有一所是和军队挂钩的,就是华国医科大学,简称华国医大,是华国执政党最早创建的院校,其前身为三一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华国工农赤军军医学校和华国工农赤军卫生学校。学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赤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也是华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四零年正式更名为华国医科大学。四八年接收原国立阳市医学院,次年接管合并原私立辽省医学院。
义父杨福庆已经通过以校方的名义给华国医大发了正式的推荐函,华国医大也正式回复了,非常欢迎唐甜甜的加入,现在的研究生人才多奇缺呀!没有推荐也举双手欢迎啊!寒假回来唐甜甜就是去正式的办一下入职审批手续,然后,听一下自己秋季的工作安排,教什么课。
最主要的是看看杨大姐收的几块地,如果合适好正式找建筑队建厂,这次回来,皆大欢喜,杨母和双胞胎这次就不走了,直接留下来,杨父是最高兴的,不但不用和老妻分居了,宝贝孙子也回来了。其实杨父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了,但是因为有文化的新生力量还没有接上,就还得挺一挺,这也是东北军区为什么大力往回要杨旭东这样的高素质人才的原因。
久别的四合院已经被杨大姐提前收拾的干干净净,杨父和杨大姐一家也打包过来住了,杨奶奶虽然还没有驾鹤西归,但是没有大孙子在跟前,似乎失去了生活的动力,迅速的衰老,没有什么具体的病灶,就是单纯的器官衰竭,现在已经卧床了,杨父只好让她长期住在医院里打营养针,雇了一个全日制护工照顾她。
杨大姐一直没有再婚,现在两个孩子,大的已经上高中了,小的也上初中了,没有的烦恼的事情,杨大姐看起来反而比几年前刚离婚时更加年轻,神采飞扬。而且这几年凭借着卖唐甜甜的中药化妆品的中间商的利润,没少赚,因为她的工作比较好,接触的都是当时高收入人群,只要效果好,不计较价钱的,而且这个圈子一传十,十传百,用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每瓶提成一元钱,一个月她就能正二三百块,比她上班赚的好几倍还多,她听唐甜甜的,挣钱都买房子了。现在已经有了四套房子,两套四合院,两套门市,一个孩子两套,自己再攒钱买一套四合院退休了住,就圆满了。
这几年唐甜甜的护肤品并没有停,就是没有工厂化,这回药厂走上正轨后,她就准备上马药妆。
杨大哥两年前终于被组织解决终身大事了,但是由于保密条例,至今家人都没有看到人呢,据说今年春节有望归家。
杨母常常念叨,这个儿子是给国家养的,见一次比见中央领导还难。
回到家休息了一天,又去孙家拜访,接着就和杨大姐去看买的几块地,不得不说,杨大姐也很有商业头脑,她一共买了三块地,三块唐甜甜都喜欢,有一块位于中街商贸区头上,这里可是九十年代最繁华的地段,她仿佛记得,阳市北方贸易大厦就坐落在这里,九十年代初时,北方贸易大厦便有不下十个专业卖场、售卖上万种商品,年销售额达到两亿以上。
而现在这里还没有看见北方商贸的影子,那就别怪她截胡了。这块地的前身是钟表厂,她要马上推倒原址,重建成六层带扶梯的商业大楼,因为这个经营模式她轻车熟路,大方向就按拥军百货的方向走,但是要比拥军百货在高端一点。
第二快地位于铁西区,是一个倒闭的锅炉厂,但是锅炉厂后面是一大片荒地,因为锅炉厂没倒闭时常年浓烟滚滚,所以附近没有住户,如果能把后面的换地都买下来,建药厂足够了。还能建几栋职工宿舍。
第三块地皮在沈河区,这里现在还是典型的街边子,就是城郊交界处。但是后世这里可是阳市地价最贵的区了,这是一个纺织厂,南方大量高质量布匹的涌进,一些没有引进新生产线的纺织厂就迅速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