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逆向思维(1 / 2)
紫禁城里皇上也日夜思考着对策,之前与也先的小打小闹还看不出明朝的劣势,这次关西之战的惨败,让朱祁镇看大了瓦剌与大明之间的差距。重生之后,靠着前世的记忆,朱祁镇对当时大明的各种弊端进行了改革。
本以为国力强盛,能和也先正面掰头一下。结果这一入高端局,才感觉到自己有多么的乏力。大明看似国力蒸蒸日上,却还是对瓦剌无可奈何。
上辈子的朱祁镇算是在自己人生的副本中开荒,而这辈子朱祁镇就已经是在farm自己的人生副本了。但是同样面对也先这个大boss,两人第一次的正面碰撞,还是以朱祁镇的失败告终。
朱祁镇开始寻找着问题的根源。他的上辈子过得极为失败,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所以重生之后,朱祁镇的思维发生质的变化。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永远也赶不上之前的四位皇帝(除了建文),作为一个中人之子,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哪怕多活了一辈子的朱祁镇,也很难回答什么是正确的。朱祁镇不是天才,不是智者,他很难去解答一些人生的终极困惑。但是相对他这种上辈子做着各种错误判断的人来说,他更容易知道什么是不正确的。
什么是人生的大坑?比如来点黄来点赌来点黄赌毒,这三个大坑但凡沾上一个人生就差不多没了。所以拥有一大堆错误经验的朱祁镇,开始利用自己的逆向思维。无论成功的距离有多远。只要避开一个坑,自己就离成功更进一步。
这次丢失了整个关西,算是把朱祁镇给彻底惊醒了。瓦剌的优势那就是硬实力,只要在草原上还是瓦剌一家独大,大明与蒙古人的对抗就一定是落入下风。要想在这个情况下赢,那么大明的投入至少是在瓦剌的五倍、十倍以上。
如同汉武帝一样,把国家几十年的积累消耗殆尽,如果真是那样,赢了对大明朝又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所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要把草原恢复到以前群雄并起的时代。只有一个分裂的草原,才能给明朝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之前大明也做过努力,扶持鞑靼、脱脱不花、联系和硕特,但是无一例外都以失败而告终。总结经验会发现,他们最终都是臣服于也先强大绰罗斯部的武力压迫之下。那这个绰罗斯部,就是大明未来的主要目标。
既然要削弱绰罗斯部,就必须要想办法让也先能够孤注一掷拿上自己的家底,跟明军来一场针锋相对的大战,只要明军能够在战场上大量的消灭绰罗斯部的有生力量,就会动摇也先在瓦剌诸部的统治力。
到了那个时候,分裂瓦剌,才有实质性的作用。
这次关西一战,明军采用固守城池,被动防守等待瓦剌进攻的战术,的确显得十分的消极。但除此之外,就只有明军全军出击,进入没有任何防御工事的戈壁中主动寻求与瓦剌战斗。找到了还好,那如果找不到呢?
现在的大明还有蓝玉吗?朱祁镇是个现实的人,他不会满大明的去寻找一个“蓝玉”,而是思考如何在没有“蓝玉”的情况下,干掉也先。蒙古人的优势在于机动性,范围越大,对于他们就越有利。
关西之战,蒋贵的斥候,最多只能在百里之内进行侦查,如果两军交战的范围只有方圆一百里,想必蒋贵也不一定会战败。朱祁镇又回忆起当年土木堡之变的过程,瓦剌大军突入长城,在宣府自己的地盘上伏击了自己。
突然朱祁镇灵光一闪,脑袋里闪出一个接近疯狂的想法。如果把瓦剌的骑兵放进长城,把战场放在大同和宣府两道长城的中间,会如何呢?
长城就像一道篱笆,把蒙古骑兵困在这个范围有限的内台上,这样蒙古人就再也无法利用自己超强的机动力隐遁。明军就可以在看得见蒙古人的情况下和瓦剌来一场兵对兵、将对将的正面搏杀。那鹿死谁手也犹未可知了。
不过这个计策确实太过疯狂,朱祁镇也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个疯狂的决定就像一个种子,深深的埋入了朱祁镇的心里。
过完年,辽东总兵曹义给皇上上了一封奏疏。大致就是察哈尔蒙古的一部进入了辽河套地区,与生活在这里投降明朝的福余卫蒙古人发生了战斗。辽东都指挥使司派兵进攻,大败察哈尔蒙古,其中建州卫的女真兵作战勇猛,恳请朝廷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