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薅羊毛(1 / 2)
邝埜接着说道:“官军去年已经在柴河击溃兵力数倍于己的海西辉发部,证明官军的战斗力要远高于他们。我们可以趁辉发部还没有恢复的时候,与他们和解,毕竟朝廷的目的是同化他们,并不是消灭他们。”
朱祁镇觉得邝埜说的有点道理。思索片刻又问道:“如果辉发部迁到浑河之后,与我大明或者女真发生矛盾又该如何。”
“臣认为,海西女真受到兀良哈和脱脱不花的连续打击,已经是心力交瘁,他们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动对我大明的战争了。让海西女真迁入浑河流域,既可以让朝廷的同化政策起作用,还可以制衡建州女真。”
一旁的王直也产生了疑问,“如果辉发部在浑河流域发展壮大,岂不是造成尾大不掉的情况。”
邝埜笑了笑说道:“谁说会让他们在浑河发展壮大呢?朝廷只要做好对建州女真的表率,相信一定会有大量的海西女真百姓转投朝廷,对于我大明来说,女真的百姓可比他们的贵族更加的重要。”
朱祁镇恍然大悟,原来又是表面上与你斯斯文文,背地里挖你祖坟的套路,“邝爱卿所言极是,但是如果海西女真的百姓不投我们怎么办?”
“陛下,只要他们敢南下到浑河流域发展,朝廷还能拿捏不了他们吗?”
话说到这,内阁几人会心一笑,看来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人啊。只要他敢来,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要么自愿加入,要么被自愿自愿加入。
去年,董兴由于在柴河打败弗剌出,辉发部不敢继续南下,只能聚集在柴河两岸,过着清贫的渔猎生活。皇上和内阁同意了于大人的建议,为了让海西女真能够相信朝廷,继而迁往浑河,那就需要有人给柴河之战背书。
虽然明军下手黑了一点,但是锅肯定轮不到董兴来背。当仁不让的角色必须是:董山。这口锅无论跟他有没有关系,都必须得扣在他的身上,而且他自己也承认了(反正人都死了,朝廷是他那就是他)。
董兴立刻向柴河一带的辉发部的女真部落派去了使者,诚恳的解释了事情的缘由,反正一句话:都怪董山,挑拨离间大明和海西女真之间如“兄弟般”的友情。为了表示上次在柴河大明出手过重,朝廷同意辉发部的女真部落迁移到浑河去居住。
消息传到弗剌出耳朵里的时候,这个海西的勇士,瞬间老泪纵横。不是被明朝的善意给感动了,而是他再也没机会找董山报仇了。这一年来,他卧薪尝胆,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手刃董山。没想到这大明朝不但砍了董山,而且连带他的家人一个都没放过,就是一个人都不留给自己。
不过面对明朝突如其来的好意,弗剌出也觉得纳闷。按照流程,明朝怎么不派人来找找自己道个歉什么的。毕竟自己也是辉发部的一个猛安呀,就算自己地位不够,也该派使者找辉发部首领益克得哩谈呀,怎么只是派人到辉发部的部落里去发小广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