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明的改革开放1(2 / 2)
又是一个前任埋的雷,在正统朝炸响的经典案例。
“白银”问题算是朱元璋给子孙埋下的一颗大雷,那么海禁就是朱老大给子孙挖开的一个大坑吧。
唐宋时期的海上贸易就已经十分的活跃,但是大家要知道,当人类的第一条船下水的时候,就同时诞生了两个新职业,一个是渔民,一个是海盗。海上的贸易有商船,就一定有专门抢劫商船的海盗。
商队要想不被海盗劫掠,那么就要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当时海上的武装力量,并不足以对一个以大陆为中心的皇权帝国产生多大的威胁。然而,朱老大在南方创业的时候,东面主要的对手便是包邮区的张士诚和福建的方国珍。
两人战败后,总有那么几个不服气的手下逃走了。东南沿海地区,除了逃到海上,也没其他地方可去。渐渐的这些反明势力就汇合成了一支复杂而又庞大的队伍,明初的倭寇之乱中,就大量的充斥着这些人的影子。
对于沿海的百姓而言靠海吃海,祖祖辈辈都是下海谋生,现在朝廷一句话:寸板不许下海。难道就能打破数百年来,沿海百姓的生活习惯吗?让沿海的百姓去种地,问题那里多是山区,也不适合耕作呀。
既然明面上不行,那大家就只有在暗地里玩了。明初朱元璋在沿海设立卫所实行海禁,然而就在洪武朝,私人海外贸易也依然活跃。本来正常的海外贸易,在海禁的政策下,就变成了走私。
走私不需要给朝廷交纳赋税,这反而还吸引了诸多百姓和地主豪强的加入,同时加速了沿海地区官员和军队的腐败。又一次印证思想家马子的那句话,高额的利润,使大家不惧死亡的威胁。
那么这时的海上还有好人吗?要么是反明势力,要么是走私团伙。就算大家见面了,我给你透露一下大明沿海的情报,你给我充当一下船队的保镖,大家其乐融融,好不快乐。受损失的只有大明朝廷。
这些百姓的自发行为,就是历史的潮流。强如朱元璋、朱棣这等虎狼狠人,也无法改变历史潮流的流向。只有顺义民意,国家才能茁壮的发展。上一世的朱祁镇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看到了问题所在。
作为开着外挂的重生之人,朱祁镇仿佛已经找到了解决帝国顽疾的人,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周忱。朱祁镇已经在宫中准备好了小本本,他相信内心的一切疑惑,周忱都能为他解答。
如果朱祁镇有幸能见到另一位四百年后欧罗巴洲的政治家、军事家俾子,他心中的所有疑惑可能早就解开了。因为俾子曰:国家是时间河流上的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