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选拔制度(1 / 2)
办法其实也不难,就是让孙坚对外宣布以后太守府每年都会从公塾中招收至少一百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充当太守府的后备吏员。
同时,由于老师数量有限,暂时只招收三千名学生,名额有限,先报先得。
在这个时代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形成并发展起来。
汉代察举的标准,“四科取士”,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是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是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
但是,舆论评价一旦与仕途沉浮相联系,就容易被某些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物或社会集团所控制、所利用。
而且有德之人不一定有才,所以才有孔融、袁绍等志大才疏之人。
征辟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相沿成例。
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
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之后,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公府与州郡既有自行选官之权,而被辟除的属吏又不为朝廷命官,故去留亦可以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