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你们这是要咱家去死(2 / 2)
倘若某些宫女放出宫去之后信口胡说,未免有私涉宫禁之嫌。若是官配给卫所士卒,则是能在最大程度之上保证了宫中之事不会外泄。”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便挥挥手命几人退下。
对于所谓的私泄宫禁之事,崇祯皇帝是不怎么在意的。
泄露出去又能怎么样?古往今来,还有比朕更不要脸的皇帝?在东南那一带,朕早就成了比桀纣之君还要残暴万分的暴君了罢?
史书这破玩意就是小萝莉,想怎么打扮还不是当权者说了算的。至于民间,等朕死的时候民间要是还没有个好名声,那才是扯蛋。
对于自己在那些士绅中间的名声,崇祯皇帝表示并不在意,随他们开心就好,大不了把他们一起埋土里去。
崇祯皇帝又向着周皇后的寝宫而去了。
周皇后才是真正的后宫之主,后宫之中放归宫女甚么的,还得听听周皇后的意见才行。
只是周皇后对于崇祯皇帝想要不招太监的说法一开始是打算赞成的,但是最后还是表示了反对。
据江湖传言,有的太监净身时没有净的彻底干净,宝贝很有可能会再一次长出来。至于历史上记载过的太监们在后宫之中乱搞的事儿,那就更让人恶心了。
所以周皇后一开始的时候倒是很赞成崇祯皇帝说的不在再收太监了。
但是转念一想,也不对啊,不收太监了,那东厂西厂内厂御马监怎么办?全换成宫女?
想到这里,周皇后还是劝道:“陛下怜悯百姓生子不易,原本是一片好心,然则好心也容易办了错事不是?
若是宫中没有了太监,难道事事皆由宫女们来操持?尤其是东西两厂,更是少不得太监。
至于选择男人充任,妾身以为大大的不妥。后宫之中,原本便不宜出现男子。
故而妾身以为,陛下可以下旨,禁止民间自行净身,违者重罚也就是了。”
想了想,周皇后又接着说道:“至于放归宫女么,以后陛下可以按照年龄来定,凡年过二十三四岁的就谴出宫外,许其自行婚配或者官配皆可。”
崇祯皇帝却有些不以为然。
后世美国佬那边的什么FBI、CIA一类的玩意不都是些糙汉子加上女汉子们构成的,要是全部都用太监,那画面太美,不敢想。
但是周皇后说的也没有错。现在大明的国情就是如此,或者说中原自古以来的国情就是这么回事儿,太监该有的还是得有。
只是崇祯皇帝在与周皇后商量的时候,魏忠贤和曹化淳等人,又叫上了宫中除去司礼监和御马监外的其他十监并四司八局的大太监,一起来到了魏忠贤的家里。
赶走了伺候的下人,便是连魏忠贤的儿子都给赶出去之后,整个书房周围尽是一些东西厂的番子。
魏忠贤看着其他的一些大太监,咳了咳嗓子道:“陛下诏咱家和曹公公等入宫觐见,却是说了一件大事儿。
这事儿关乎我等以后的老路,所以咱家和曹公公才找了诸位前来商议。
另外,宫里的司礼监印掌太监王承恩王公公和御马监方正化方公公都是同意了的,也拜托咱家全权处理此事。”
听到魏忠贤说的这般郑重其事,其他二十四监里的掌印太监和一些有品级的大太监皆是心中一凛,躬身道:“请九千岁吩咐。”
魏忠贤却勃然变色道:“尔等这是要咱家死啊!以后叫一声魏公公也就是了,若是瞧的起咱们,便称呼一声魏提督即可,要是再从谁的嘴里蹦出来九千岁这三个字,咱家让他生死两难!”
众太监一听却是懵了。原本以为老魏大张旗鼓的把自己这些人找来是有什么大事儿商议,结果一上来就来了这么一出。
魏忠贤缓了缓脸色,接着道:“外面都说咱们是祸国乱政的阉人,死太监,烂屁股,阴阳人,反正是什么难听他们就说什么。
可是陛下体贴咱们这些阉人,打算由宫中内帑出一笔钱,在京中购置一块地皮建庙,让咱们这些没有根的阉人们死后有个安置的地方,另外,就是把咱们当年丢了的宝贝儿给赎回来,先寄存在庙里。
咱家还好说,好歹是有儿子有女儿,可是在座的各位之中可就不好说了罢?”
众太监这才知道为什么刚才魏忠贤的脸色大变了。
别说是亲闻听到崇祯皇帝说出来这番话了,哪怕是听到魏忠贤的转述,众人的心头也是一热。
估计老魏当场就决心替崇祯皇帝卖死命了,九千岁这种犯忌讳的事儿以后还是不要说的好原本在场的这些人私下里喊九千岁什么的,老魏根本就不在意,反正也不会有人跑去向崇祯皇帝告密。
只是崇祯皇帝提出来的这一点是好事儿啊,怎么这九千岁怎么还把自己等人都给召唤了过来?
御用监的大太监许彦潘毕竟也是能接触到崇祯皇帝的人,一番揣麻之下,惊道:“莫不是陛下有意禁止民间阉割,此后宫中不再招收太监?”
魏忠贤阴沉着脸道:“不错,咱家担心的正是这个。皇爷心善,哪怕是我等阉人,皇爷也是怜恤有加,必然舍不得让民间再自行净身。
只是除了我等注定要断子绝孙的阉人之外,还有谁像我等对皇爷忠心耿耿?”
许彦潘沉吟道:“魏公公说的是。只是皇爷一旦下了旨意,只怕此事就再也不可挽回了。
要不然,咱们趁着皇爷的旨意未下,先行弄上一批?”
魏忠贤却冷笑道:“你弄!就你能,你今儿个弄完,明儿个皇爷就能扒了你的皮!”
其他的太监们一听,皆是有些束手无策的感觉。
魏忠贤这才接着道:“行了,摆出一副死人相给谁看呢这是?咱们既然喊你们来,就是跟曹公公,王公公还有方公公都商议过了。”
众太监一听魏忠贤已经有了腹案,都是躬身道:“请魏公公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