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余大余父母之邦(1 / 2)
多多害怕连州小伙的死缠烂打,听了刘刚和同事的建议,硬是蛰伏在公司不敢外出。借着年底的机会,决定请假回去老家,一来躲开烂仔纠缠,二来可解思乡之愁。
江西省是个比较低调的省会,低调到多多和家里的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道它长的啥样子,她觉得最美还是自己的家乡。那满山的梅子花期遮天蔽日的开放着,待到梅子成熟的时候,妈妈和姐姐会自制梅子酒,酒是那么香醇迷人。那个时候,点点经常偷偷的打开妈妈藏着的梅子酒和米酒,一个人喝的东倒西歪。记得那年农忙时节,妈妈和姐姐们在田地里忙活,叫她回来提水到地头来喝。哪知道,偷喝梅子酒的她,醉的一步三摇的提着土罐酒就来了。
妈妈看她脸如红霞,提着自己藏在床脚下的酒,又气又好笑。大姐二姐都能喝,替小妹说了好话。喝酒比喝白水有劲,老娘你回去做饭,我们把地头的事情做完就好,免得妈妈要钉她满头包。
小妹那个时候瘦弱的让人心疼,14岁的年纪,150公分左右,体重只有70多斤,一阵风似乎就能刮倒。多多想到点点帮自己承担了很多,回家的行李里,给她置办了一身最为流行的牛仔套装,希望能给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妹惊喜。
车穿行梅关古道的时候,满山都是凋敝的冬天萧杀之气,回家的班车经过广州再穿韶关,抵达南雄,已经接近赣南大余的边界了。
家乡的县城是个小小的所在,民风淳朴,喜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男人和女人各顶半边天,讲着满口的客家话。多多爸爸祖先几百年前,一路颠沛流离,来到深山无人烟的平缓坡地,依河而居。那是躲避战乱南下的颍川故支系一脉,大家族有孔孟之遗风。历经沧桑,举家族之力,建在村口的钟氏祠堂,和广东各处所见的家族祠堂有的一比。雄伟宽阔,三进三出左右大小支系,依照老祖传下来的规矩,大小门,左右门,正门,俩耳门,婚丧嫁娶,不得胡乱穿行。
远远的看到村南头的几株高耸云天,枝繁叶茂的大樟树下,有一排排简陋的牛舍,妹妹会不会在那里侍候家里的几头黄牛呢。经过树下,有几头水牛在那里慢悠悠的嚼着稻草,黄牛不见了踪影。
如果点点不在家,估计赶着黄牛去溜山了。牛和人一样,要活动颈骨,猫了一冬,来年开春,悠悠青草会再度给它们补充营养。
那高大的樟树群错落有致的分布在过道上,粗大干支上,密密麻麻的长着白色微黄的狗脊,一簇一簇的非常繁茂。奈何人是够不着的,那可是名贵的中草药,小时候大哥会爬上树去摘下来,治疗老妈的老寒腿。
再后来,点点自告奋勇的爬上去。村里的婶子哥哥们才知道老钟家,最小的幺妹,平时看着话不多,做起来事来不仅肯下力,还这么勇敢,比男孩子不差。
多多经过树下,总会去仰头看那狗脊。远远的视线幻化着,那狗脊模糊着各种嘴脸,在看着离家一年多的多多在笑,似乎在说:
家里好,家里才好呢。
所谓近乡情怯,游子返乡,离家越近,多多更是放慢风尘仆仆的脚步,紧步慢行。可以看到自家的门场外,一个老者端坐在矮脚椅子上,正在晒着冬天的太阳。
那是老爸。
接着从屋里走出来老妈,手里拿着笤帚,腰里围着围裙,嘴里不停的吆喝。唤着高脚鸡公和一身肥膘贴地走的老母鸡,要它们去它们该去的地方,不要把鸡屎拉的到处都是。
淼淼在外面有多坚强,离父母越来越近,那坚强就愈来愈少一分,到了二十多米的距离时候,那仅存的一分坚强已经荡然无存。她不觉 喉咙发涩,正想喊,旁边路过一个嫂子,笑吟吟的说道,多多回来了啊,提着大包呢,里面装的都是钱吧。
多多夸嫂子真会说笑话,此行的来回盘缠留下后,剩下的就寥寥无几。也许只能给爸爸妈妈扯一身布料,做身新衣服,迎接新年。
但谁会在乎这些呢,老爸一辈子慈爱,只知道对家庭无尽的付出不晓得索取。他已经注意到了,那迎面走来,穿着一身粉白色中长仿毛呢外套的女孩,牛仔裤,脚踩一双半高跟马丁靴,从走路的姿势来看,应该是多多吧。
爸。
妈。
嗯,是多多呢,我的多多回来啦。
多多这个时候扭着身子,有点撒娇的意思,三步并作两步的跑过来, 到家多好啊。我要好好的睡它个三天三夜,连轴转的加班太折磨人了。此刻只想做回小时候的摸样,让老爸老妈再疼一次。
老爸身材瘦高个,年轻时候气宇轩昂,一表人才。哪怕现在歇病在家,还是恨不得穿着老式的,上下四兜青蓝色的干部服,严严实实的扣起风纪扣。头发还是一如往常的黑,眼神慈祥亲和,相貌依旧能看出少时的英俊潇洒。而现在除了肺不好,使不上力,一切都好。
他一贯不苟言笑,行有一丝不苟的走姿,坐有端正四平八稳的庄重。回到村里很受大家的尊重,虽然退休金微薄,靠着妈妈和退学在家的点点种着贫瘠的田地,也能平安稳定的过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