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出路(1 / 2)
大明,南京,文渊阁
内阁大臣们斟着热茶,处理着堆积的政务,看似与往日并无差异,但沉闷安静的氛围,乃至有些积压的政务,展现着此刻内阁的压抑。
政务堆积,是因为昨日的内阁,几乎没有批改任何奏折,作为明帝国的政务中心,一天不处理政务,堆积起来的奏本,那可一点也不少。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然不是内阁集体罢工,而是由于昨天,朱元璋让内阁讨论通过某项决定,而关于这个决定,让几乎所有位高权重的阁老们,吵了一整天。
之所以说‘几乎所有’,是因为某个特殊的内阁大臣,请‘病’假,没去,并没有经历自内阁成立以来,最激烈的这次争吵,昨天内阁啥也没干,尽吵架了。
吵架的内容嘛,不是对陛下要让通过的决定有所分歧,因为没啥可分歧的,昨天到场的内阁大臣,包括内阁首辅,对这个决定,全员抗拒,无数次想直接否掉。
可惜不能,因为这个决定,来自于陛下,而且陛下是让‘讨论通过’,什么叫讨论,什么又叫通过,组合在一起,那又叫什么。
‘那叫背锅’,昨天缺席,今天按时到场的内阁大臣,一边处理政务,一边心里嘀咕着,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嗯,皇家特贡茶,陛下专门赏赐给内阁的,喝起来就是香。
陛下让内阁讨论通过的,自然是这位特殊的内阁大臣呈上的《论语·注释》,陛下要让内阁出台官方文件,让这本注释,替代朱熹的注释,作为论语的官方参考注解。
你可能不知道,这帮活了大半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的阁老,看到这本轰碎他们三观的‘巨着’的第一行注解时,他们在想什么,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根本无法用语言形容,极度的荒谬和不真实感,这是在内阁?我还在做梦?你当这是哪里,戏台吗?
更离谱的是,他们必须得亲手捏着鼻子,承认这部巨着的正确性,先进性,然后去用自己大半辈子的声誉,来给这部巨着站台背书,造孽啊。
不知陛下是从哪里找来的邪书,内容荒谬至极,歪曲儒家经典,罪无可赦,字体倒是丰腴雄浑,是极具有美感的正楷体,不过字不是写上去,摸一摸,擦一擦,更像是印上去的,纸张的质量也很不错。
没有署名,没有封面,也不一定是没有,很大可能是陛下故意不给,书是哪来的呢,大明的可能性不大,难道是,那个世界?
关于另一世界,这些位极人臣的阁臣们自然知晓很多消息,但知道的,更多的是陛下让他们知道的,其余的,零零星星,拼凑不出来,不亲自去一趟,是永远都不会对那个世界有清晰认知的。
昨天内阁吵架,是内阁成员互相争吵?不不不,是内阁成员和这本邪书的作者吵,对,没错,用现在的话来说,虚空对线。
内阁大臣们凑一块,疯狂骂这本书的作者,看一节注释,血压就升高一节,疯狂攻讦书本内容,朱熹是这么想的?谁告诉你的,你能把朱熹从棺材板里气活知不知道。
从头吵到尾,吵到最后,这些有气无力的阁老们,相顾无言,一问,都不同意,一做,都不反对,没一个人真要反对,都搁这口嗨。
内阁们面临着一个抉择,陛下让他们去死,他们死不死的问题,这个死,并不是生理意义上的死,而是要让他们背弃曾经的自己,来换得内阁位置的安稳,让过去的自己,去死。
没有人幻想去说服陛下改变主意,陛下的性格,决定的事就不可能回头,也没有人去做谏臣,内阁初立时,陛下就让所有阁臣看过‘自己’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