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为星晨帝舵主加更!】(2 / 2)
画的山水,充满了书卷气。
匠气与书卷气的区别,不在笔法,而在于笔意。
书法中对于笔意的重视,是从北宋开始的,所谓宋人尚意。
米芾说: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苏东坡则更进一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种说法,便是把笔意放到了笔法之上。
苏东坡更有言: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得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糟枥刍秣,无一点俊,看数尺许便倦。
士人画之所以好,在于有意气。
画工画为什么让人看数尺许便倦?
原因是无一点俊,也就是缺乏笔意。
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极力推举南宗画,也是从笔意出。
他认为一旦落入画师魔界,则不复可救药矣。
6子安绘画时,因为手腕极稳,心境平和,画出的画更加虚灵微妙随机生。
而这八个字,正是南宗画笔意的精髓所在。
如今他寄回敦煌的画,每一幅都被精心裱了起来,就挂在敦煌莫高窟的一个空洞窟内,供游人参观。
有许多高校的学生自组织前往欣赏,细细体会。
去的人多了,也有人开始察觉到了异常。
于是有一众前往参观的艺术生就被几名记者堵住了,问他们可有所得。
当时那个视频,沈曼歌还给6子安看过。
那几名学生彼此对视一眼,面露惭色。
最后是一名男同学往前一步,缓缓地道:我学画十三年,但是我只在6大师的画里,看到了自己。
记者们听得一头雾水,待要细问,这些孩子却是死都不肯回答了,只说他们要说的,都被恽格说过了。
而恽格对南宗画笔意的描述,则更加文雅: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飞花,揣摩不得。又如美人横波微盼,光彩四射,观者神惊意丧,不知其所以然也。
这也是记者们共同的感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虚灵微妙也好,揣摩不得也好,都是强调用笔的灵变不拘,不得有固定的格式套路与趋势。
纤微要妙,临事从宜,就如金圣叹论文章笔势如龙蛇夭矫不就捕。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产生如在山上行,山川自相映,使人应接不暇的效果。
否则,观者兴味索然,自然是看数尺许便倦了。
思绪回转,6子安落下最后一笔。
画得真好。旁边飘来一声幽幽的赞叹,带着七分崇拜:子安,你画得越来越好了。
6子安这才察觉到沈曼歌的到来,就这么拿着笔转过脸看他:你怎么过来了?
我怎么不能来?沈曼歌反问道:难道你还约了妹子?
没好气地收回视线,把笔洗干净挂好,6子安擦干净手,慢条斯理地道:我是说,你该睡觉了。
今天也累了一天,她怎么就不困呢。
我还不困啊。沈曼歌理直气壮地道:我房里的上,游戏也打不了,我无聊嘛,不就过来找你咯。
连不上子安有些奇怪:怎么会呢,我找服务员问问?
开什么玩笑!
她只是把线给拔掉了,叫人来岂不是白瞎了她这番折腾!
哎呀不用了!沈曼歌连忙摆摆手,上前打开电视机:都这时候了,叫人上来,妹子她又不会弄,要来个男的,你放心啊?
她斜睨着他,眼神颇有几分只要他点头就掐死他的气势。
6子安想了想,嗯,还真不放心:行,那你看会电视就回去睡吧?要喝点什么吗?
好!沈曼歌终于得惩了,愉快地在沙上坐下,开心地道:我要可乐!
大晚上的喝什么可乐,喝牛奶吧。6子安给她热了杯牛奶,走过去递给她:给。
沈曼歌嫌弃地看着他:你个老干部!你里面咋不给放几粒枸杞呢!
挑了挑眉在她身边坐了下来,6子安威胁地盯着她:喝不喝,虽然现在没枸杞,但是不代表我不能下楼去买。
那意思就是她要是敢不喝,他还真敢给她放枸杞了!
哎,怕了你了。沈曼歌摇头晃脑,一脸苦相地闭着眼睛喝牛奶。
一口气喝光,把杯子往茶几上一放:行了吧!
6子安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掠过她唇角的时候,微微顿了顿,伸手扯了张纸巾:把嘴擦一擦。
哎呀,不用啦。沈曼歌大大咧咧地伸出舌头,一卷。
呼吸为之一窒,6子安浑身一僵。
哎?沈曼歌察觉到他的异样,心中一跳,停住了动作,慢慢朝他靠了过来:我说,子安哥这牛奶味道还挺好的,你要不要也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