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不做慈善(1 / 2)
赵厂长先带着她去参观车间。
现在厂里只剩下一百多点的职工,要么托关系调到大厂,要么就是熬不下去办了停薪留职南下打工。
别看厂子小,设备很齐全,前两年还做了升级。
从煮漂、染色、印花到烫平、洗巾等设备都一应俱全。
这些用来做丝巾完全没问题。
毛国大妈、小媳妇和大小姑娘们都钟爱丝巾、方巾,越花的越喜欢。
从南方进来的丝巾销量很好,但是总断货,而且运输时间太长。
特别是这个季节,北方城市需求量很大。
分别从几个厂家订货还有接不上的时候。
等到毛国解体,市场一开业估计更要断货。
做手绢的车间有好几个,现在只有一个车间在工作。
给饭店印制统一的带字手绢。
现在厂子里接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活。
童小茜看着机器上的灰尘,应该好久没使用过了。
“我们签完合同以后这些机器要提前给我保养维修,要保证是能正常使用的。”
赵厂长连连点着头,“这个你放心,交到你手里肯定是好的。”
“听说厂里有制作压缩毛巾的机器,我想看一下。”
“有有有!”赵厂长赶紧带着她去压缩毛巾车间。
压缩机是从宝岛进的,压缩的毛巾不是后世那种无纺布的,就是真正的毛巾,略薄,压缩成一个球状,圆饼状或者心形。
外面包裹着一层塑料薄膜。
要比后世那种糖果大小的大很多。
手绢厂生产不出来毛巾,毛巾都是从外面进的。
这种压缩毛巾适合出差的人使用,但是比较鸡肋。
不像后世一次性的用完就丢。
这种毛巾用完了哪里舍得丢掉,还要带回家。
所以压不压缩的没多大关系,还要比正常毛巾贵一些。
毛国很需要毛巾,他们的老百姓也就是近些年才用上和我们一样的毛巾。
之前他们看着很发达,实际上生产出来的毛巾都是没毛的,很硬。
擦屁股纸也是用的报纸,连厕纸都没有。
五六十年代的华国去毛国的访问学者要是送两条毛巾都是高档礼品。
“这种毛巾还有多少库存?”
“还有几大箱,你是要的话就给个成本钱。”
童小茜又去看了那个织袜车间,一共六台机器,手摇的,花样很少,一天一台机器最多能产三十双。
六台才180双,里面还有残次。
量太少了,就是小作坊经营,量少上货的渠道自然也是批发点,成本还高。
童小茜没兴趣了。
两个人回到办公室开始谈细节。
承包车间的租赁费,职工的工资、机器维修费都是童小茜来出。
承包合同是三年到五年的。
“承包费一个车间每年五万……”
童小茜打断他,“价格太高了,一年十万,五年五十万,够我重新租赁厂房购置新设备的了。”
“两个车间一年五万,包括两组设备,如果我这边卖得好还会再多承包一个或者两个车间。”
赵厂长又拿起了官腔,“我们厂别看小,生产的手绢很多大厂都比不上,你也看到我们的设备,还有刚购进的,厂里刚接了大订单,马上就要开工了……”
要不是提前了解情况童小茜就真信了。
赵厂长想要多点承包费缓解危机也能理解。
“赵厂长,我来之前已经了解过情况了。我承包了车间也相当于承包了一部分工人的工资,对厂子有利无弊,说不定还能把厂子的一些产品带出去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