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农事(1 / 2)
面对突如其来的询问,一下把何杨整不会了。
何杨愣了愣,摇摇头拒绝:“做官还是算了,要是封爵的话还可以考虑”说完便目送两人离开。
趁着两人准备资金和签订契约的时间,何杨也在教书之余的同时,到田间地头检查自己土地春耕的准备情况。
何杨的土地没有采用承包的方式,交给流民种植。
为了以后能够更好推广新作物,采用雇佣流民种植的方式进行种植。
整片耕地交由李氏(李铁妇人)、温氏(温轮妇人)、张氏(老张头妇人)负责,招收部分流民妻室一起进行耕种。
土地按每10亩进区域进行划分,在划定的分区上,再分为1亩见方的单元,分别种植后世带来的几种高产作物。
这次种植主要为了培育后期种子,故此其中90亩地,分别种植红薯、玉米、土豆三种高产作物。
至于为何不大量种植杂交水稻,因杂交水稻无法留种,种出的大米只能自己食用。虽然何杨带了一些种子,但是只划分了一块区域种植,用于后续自己食用。
剩余十亩地,一部分用于种植水稻,一部分用于种植其他蔬菜。
跟着李氏来到田间,与洋溢着幸福微笑的村民打着招呼。
话说何杨也是第一次来到自己地里,此时看着一块块已经整理好的土地,何杨问道李氏:“婶子,种下的红薯已经发芽了吗?”
李氏点点头回道:“公子,已经开始发芽了,长势还算良好。”
说着李氏将何杨带到种植红薯的地方,张氏正带着村民们组织扦插。见何杨来到,齐刷刷地放下手里活计问候道:“奴家见过公子。”
何杨摆摆手,“无需多礼,大家继续忙吧。”
红薯种植,要经过育苗再扦插,然后才正式开始生长。所谓育苗便是将发芽的红薯连芽切块,蘸取草木灰后种植。
种植的时候,要分清楚头和尾,不然会导致长出来的幼苗不齐。如果实在分不清的话,也就可以进行斜放,并在种薯上面撒一层枯草,再覆盖少量土壤即可。
其间怕温度没达到要求,可覆盖一层枯草,等到地瓜幼苗长至30-40cm的时候,再将枯草掀掉,将幼苗茎叶剪下来,然后以3片叶子为一节,剪成小节据进行扦插。扦插的时候,每株间隔为30cm左右为宜。
当然,最重要的是种植的地方,必须要垒砌土埂(起垄播种)。土埂要间隔50cm左右垒砌,一方面是松软的土埂可以有利于红薯根茎发育,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土埂之间形成的沟槽,有利于排水和人员行走、枝叶生长等功效。
见何杨来到,齐刷刷地放下手里活计问候道:“奴家见过公子。”
何杨摆摆手说道:“无需多礼,大家继续忙吧。”
环视一圈下来,何杨见目前种植并没有什么问题,便对负责红薯种植的张氏说道:“婶子,定植后记得进行第1次施肥,促进扦插的红薯苗长出新的根系。”
张氏有些不解地问道:“公子,什么是施肥?”
何杨拍了拍脑袋,差点忘了古时种植,对施肥的概念很是模糊。随即便解释道:“就是人类、牲畜的粪尿水。这不是村子的厕所和养殖点都有吗,安排人稍后挑一些来灌溉,不过不要浇灌太多,一株的位置淋上一瓢即可!”
张氏一口答应下来,何杨继续吩咐道:“在红薯成活后,要进行第二次施肥,促使地瓜幼苗生长整齐。第3次便是在红薯结果时,施提苗肥,促进生产利于丰收。”
交代好施肥后,何杨将顺苗、修剪枝叶、防治卷叶虫、蚜虫、蛴螬,还有田鼠的侵害的事宜交代给张氏,让其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询问后,便跟着温氏来到他负责的土豆地里。
土豆一般春季种植时间在4月中下旬-5月初,因其不适合连茬种植,为保证马铃薯的长势、产量和品质,最好选择近2-3年没有种过马铃薯的地块种植。
此外马铃薯怕涝,所以种植的应当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故此何杨将土豆地选在上坡上的口分田中。
利用大量流民将土地松土后,因温氏较李氏和张氏年幼,故安排温氏负责土豆种植工作。
土豆要在播前的十多天,在一定的温度中进行发芽,然后等到土豆中大部分芽长到指甲盖长,搬至室外晒个一周的时间,在播种前将土豆有芽的地方进行切割,一个土豆可以根据发芽的情况切成三到四块,然后沾上灰土,就可以拿去进行播种。
此时,土豆种植因地理限制,进度较红薯慢点,正在进行播种工作。
播种方式同样采取起垄播种,在播种薯种时,把种芽向上,均匀点播,然后用5-10cm左右的细薄土覆盖薯种,用枯草覆盖后再淋浇水保湿。
见其栽种过程没有什么问题,何杨同样将后续施肥、中耕培土、除蕾等事宜逐一交代,便继续视察玉米地的情况。
相较于其他两种作物,玉米种植里有一个技术叫做套种。
因玉米植株较高,且间距较大。可以有效利用空闲时间和地块栽种一些其他的农作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增加其他收益。
玉米适合套种南瓜、红薯、香菇、豆类、秋紫豆、魔芋、大蒜、向日葵、花生、油菜、辣椒、宝塔菜等作物。从时节和气候上考虑,何杨选择套种南瓜、辣椒两种作物。
玉米播种比较简单,只需松土后,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距80厘米左右,小行40厘米左右,株距30厘米。而剩余的空间则栽种辣椒和南瓜。
将三种作物栽种要点交代李氏,何杨便准备回村。
返回村子的路上,不仅看了自家土地的情况,整个村子现有耕地情况,何杨也大致了解了一番。
目前,村子耕种技术还比较落后,农耕水利设施受地理限制,也一直跟不上,这也难怪村民守着那么多土地,产量低的差点饿死自己的主要原因。
“看来,得马上抽调一部分流民,将水利设施和堆肥设施修建起来!”何杨握了握拳头,下定决心要把村里灌溉困难问题解决了。
回到村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见过公子!”
“两位早啊!”
打过招呼,长孙无忌将契约递给何杨,何杨见契约无误,便让李铁盖上村委会的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