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科举制度出 赶考文人四面八方涌向帝都而来(2 / 2)
三、科举制度成熟与发展的意义
新科进士们从端门列队而出时,“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矣!”,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科举制度是使天下英才为其效力的手段而已。而实际上,科举制度在逐渐成熟,不但影响了中国历代的政治进程,而且还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文化心态及性格特征。
(一)科举制度是产生的主要来源
科举制度实行一千多年以来,对国家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家的封建社会中,许多对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人物,都出自参加科考的仕人行列,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等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并由此获得了作出其贡献的基础。做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代表的知识分子,孕育他们的土壤就是科举制度,他们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都是由科学制度塑造出来的。
(二)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得中的仕子而言,得中后自然是有“颜如玉”,有“黄金屋”,许多读书人苦读一生,都是为了科举及第后的富贵荣华,她们从幼年起就在考试的绞肉机中挣扎消磨。参加科举得中后的仕子们,成为统治阶层中的官僚,成为统治皇权的附庸,成为统治的工具。既然有得中后的喜悦,当然也就有落地的痛楚。百分之八九十的淘汰率,使得多数人都不能够踏上仕途,获得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许多人就如《儒林外史》中的老童生周进一般,都老还是个秀才,把自己一辈子都奉献给“八股文”,奉献给科举。应当说,科举制度的存在,对国家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分子身上体现的威武不屈、曲学阿世、清正廉明、贪污受贿等等截然不同的品质,都能从科举制度中探寻到根源。
(三)科举制度中的落后成份,对中国后世政治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没落,使得在它羽翼庇护下的科举制度的消极因素也不断表露出来。举制度进行了局部的改进,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了“三级考试”的科举制度范式;从而使科举制度下产生的官僚的水平大大折扣。科举制度成为了禁锢知识分子思想,摧残人才的工具。
第四、最后
科举制度在隋唐成熟与完善之后,对其后的数百年中,为中国历代的统治阶层,培养、奉献了一大批官僚和士大夫,丰富并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使其最终达到了繁荣的顶锋。然而,在其后的几百年中,由于封建制度的不断衰落,清朝的统治在国内外各种力量的撞击下,风雨飘摇,逐步走向覆灭,而科举制度此时也已经无法被改革、突破,从而与封建制度一起走向了灭亡的命运。
南宫辰逸写完以后,看着自己的成果很是开心。
另一边,各个地方的文人学子从四面八方赶来。每个地方都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样子,给当地的客栈、餐馆、书局、各种小商贩带来了不小的机遇。所以,底下的百姓都多多少少有了额外的收入来源,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意。
当地县衙出动了所有的人,下面的官,都知道这时新帝登基的重大政策,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头干活。日夜巡逻,就是保证没有歹人出来为非作歹,这些以后都是自己升官的政绩,所有的人都疲惫又兴奋着。
明政女帝为了让文人学子安全到达帝都,已经对下面多有的各个区域的州府县衙下来死命令,保证每个进京赶考文人学子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哪里出来问题,一定追究倒地,所以,这也是没有人敢阳奉阴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