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弱者的成长(1 / 2)
南陈是个薄命的朝代,历经四代皇帝,国祚32年。从开国到亡国,都没能脱贫脱弱。
开国皇帝陈霸先,出身寒门,在四面楚歌中建立南陈。跟周边的大佬国相比,开场锣都是悄悄的敲。
首先,南陈接盘的是一个破烂残缺的国家。先被侯景践踏,随后内部互相捅刀,破烂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陈霸先无名无份,豪门大族不认可。当初陈霸先平定交州,老皇帝萧衍没了。后来剿灭侯景,新皇帝萧绎又没了。
两次大功,没封没赏,关键是职位,连个刺史都没混上。导致南陈立国,陈霸先只能以自己的姓定为国号。
第三,身边缺人才,南陈立国前,陈霸先一直待在南粤,江南人都跟他不熟,想招揽人才,没几个来应聘,导致文臣武将匮乏,治国艰难。
第四,陈霸先命短,公元557年,南陈立国,公元559年,陈霸先就没了。能耐有,可没时间施展,只能留个烂摊子给下一代。
第五,家族人丁单薄,陈霸先几个儿子,都早早夭折,唯一存活的儿子,还被西魏扣做人质。没办法,只能把位子传给侄子陈蒨。
陈蒨有胆有识,沉稳宽仁,而且通读经史,注重礼节,陈霸先从小就很喜欢这个侄子。
公元550年,陈霸先赶回建康,要征讨侯景。侯景听说后,先下手绑架了陈霸先的家人,包括儿子陈昌和侄子陈蒨。
陈蒨当时一点不慌,袖里藏把刀,打算趁侯景提审的时候给他一刀。可惜,侯景没时间审,直接关了禁闭。
侯景被杀后,陈霸先的家人才被解救。可萧绎不放心陈霸先,又把家人送去江陵做人质,幸亏陈蒨没去,留在了陈霸先身边。
也算陈蒨命好,跟着陈霸先东征西讨,磨练了几年。可陈霸先唯一的儿子陈昌,就没这命。
早先,陈霸先为了培养陈昌,还专门请了名师家教。陈昌也绝顶聪明,能一览成诵,剖析如流,如果多给点时间,说不定是个大才。
可从侯景开始,陈昌就没机会再学习。14岁的黄金年龄,陈昌先被侯景软禁,接着去江陵,随后又被抓去长安,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
尤其在长安,宇文泰给陈昌来个富养,好吃、好喝、好玩,一样都不缺,全是五星级待遇。还配了顶级老师,专门给陈昌洗脑。
南陈立国后,陈霸先不断派使者去要人。可宇文泰觉得还没培养好,就嘴上答应着,行动上拖着。
等到陈霸先病亡,宇文泰才觉得自己理亏,把陈昌放回了南陈。
可陈霸先临死之前,迫于无奈,遗诏让侄子陈蒨接班。这时候放回陈昌,算哪根葱,栽哪?
公元559年,陈蒨继位。登基的时候,国破民贫,四处漏风,还时不时有人造反。就这烂摊子,陈蒨正筹划怎么治理,忽然就听说陈昌要回来。
这个嫡传的接班人,一下子把陈蒨搞不会了,心里一阵迷茫。
陈昌被富养了好几年,也不懂政治,半道上就给陈蒨写信,要陈蒨把位子腾出来,自己回去坐。
陈蒨左右为难,按老祖宗传承的教育,这位子该让。可从现实论,到了这个位置,只能血拼,没有退路。
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那是指普通人,陈蒨这位置,敢退,命都得丢。
大将侯安都是个爽快人,看皇上这么为难,就给陈蒨献策:“天子哪能说换就换,这事交给我,你就别操心了。”
侯安都毛遂自荐,领了这份差使,跑去迎接陈昌。到了江心,轻轻一推,再回去报丧,就这么简单。
公元560年,王琳趁陈蒨刚上台,立足未稳,在郢州立萧庄为帝,再勾结北齐,要攻打南陈,为南梁复国。
王琳早先占据湘州,被陈霸先赶去了江北,虽然斗不过陈霸先,但凭着老资格,却没把陈蒨放在眼里。
等到开战,王琳才知道什么叫“长江后浪推前浪”。
陈蒨派出侯瑱去应战,侯瑱沉稳老练,早先跟过侯景,跟过王僧辩,后来又投靠了陈霸先,相当识时务。
重点是侯瑱跟王琳做过同僚,也做过对头,相当了解。
王琳从郢州顺江而下,处在上游,侯瑱处下游,地形不利,采用死守。
双方正在对峙,北周突然插一脚,派个猛将,虎视眈眈盯着郢州,想偷袭王琳的老巢。王琳慌了,想快点结束战斗,就去抢占侯瑱背后的梁山。
等王琳战船绕过侯瑱,去了下游,侯瑱顺势跟在后边,轰炸王琳。王琳战船处在下游,地势不利,加上心里着急,乱了阵脚,被侯瑱打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