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南北朝的陈世美(1 / 2)
公元497年,元宏领兵直奔襄阳,三十六路兵马从各地赶来,半道集结,号称百万。气势挺大,但没想灭国,就想拿曹虎泄火,都是诈骗电话惹的祸。
曹虎也没料到,开个玩笑,还认真了。认真就对了,元宏可不惯着,得让你知道,玩笑照样能招灾。所以,这种缺德事,没两把刷子就别干,倒霉概率很大。
去襄阳要经过宛城,守将是房伯玉。早年在北魏打工。后来,弟弟叛逃到南齐,房伯玉怕受牵连,也跟着叛逃。南齐挺慷慨,按人才待遇,给个地方大员,守边境。上次北魏接应曹虎,路过宛城,就被偷袭。
这回,元宏要亲自收拾房伯玉,其他人都闪开,派去周边打秋风。雍州刺史曹虎,眼看着元宏呲牙瞋目,知道是来拼命,赶紧撤到樊城,闭门拒守,当个吃瓜群众,也不援助。反正跟房伯玉不对付。
房伯玉挺顽固,费好大劲才拿下。但也有好处,破了宛城,周边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不攻自破,沦陷了好几个,投降的将帅就几十人。
萧鸾一身冷汗,赶紧派萧衍和崔慧景去救援。萧衍确实能耐,贤首山一战,打出了名气,个个佩服。可惜是皇帝的本家,不受重用。于是,主帅位置给了崔慧景。
俩人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大老远就看到魏军围攻樊城。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俩人没敢往里挤,躲进了边上的邓城。刚进城,邓城就被围了。
看这阵势,弄不好就成了瓮中鳖,萧衍赶紧建议:“趁口袋没扎结实,赶紧冲出去,不然得困死在城里。” 崔慧景打起了官腔:“北魏不善夜战,让他围,咱晚上再冲。”
可回头瞅瞅,北魏还在增兵。崔慧景吓破了胆,没敢等到晚上。为了抢时间,也没通知萧衍,带着亲兵卫队就冲出城跑了。
主帅撂挑子,谁还敢卖命,城里彻底乱了。萧衍拦不住,只好跟着开溜。这场仗没咋打,折了两万多人。可惜一帮魏兵,集体郁闷,漏了大鱼,到手的军功也就芝麻大。
崔慧景也算是亲力亲为,跟当年的王广之比,绝对称得上“有为”。可王广之一句:“你年轻,你上。” 看似“无为”,却能名利双收。而崔慧景看似“有为”,却差点把萧衍整成炮灰。
纵观中国历史,“无为而治”的皇帝没几个,原因就在这。没有吞吐乾坤的本事,根本驾驭不了“无为而治”。
王广之当年70岁,轻描淡写一句“你年轻,你上。” 看着胆怯,可肩上扛的是“放权”的风险和“承担后果”的压力,常人不敢这么干。
这操作,用书面话概括,叫做“姜还是老的辣”。用江湖话说:“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萧衍这一路败的挺彻底,啥事没干,丢了几万人,萧鸾又派了裴叔业去救援。裴叔业在东路,估计跟萧衍一样,去了也只能在外围打秋风。于是来个“围魏救赵”,掉头去打涡阳。
涡阳是个小城,归王肃负责。王肃涉猎经史,胸怀大志,能言善辩,是琅琊王氏,王导的后人。原本生活在南齐,可父亲王奂突然就造反,而且不挑日子,因为当时的皇上是齐武帝萧赜。
没悬念,王奂被砍,王肃逃去北魏。孝文帝元宏听说王肃躲在邺城,赶紧去拜访。俩人彻夜长谈,一见如故,王肃成了改革派的重臣。
王肃来的晚,升的快,鲜卑老贵族都不服。元宏只好见缝插针的给王肃送军功,这次南征,就派王肃去打义阳。
上次打义阳,被萧衍在贤首山搅了局,这回又碰上个裴叔业。几十万大军正围着义阳,王肃只好派地方部队去救涡阳。
可裴叔业带了五万精兵,地方部队最多两三万人,都是民兵,不抗揍。于是,王肃找元宏要援兵。
元宏正围着樊城,抽不出人,就给了把尺子:“取义阳量力而行,但涡阳得保住。”
尺子比援兵劲大,王肃放弃围城,带着几十万人回援涡阳。裴叔业瞅瞅,芝麻碰西瓜,不能碰。没等王肃,赶紧退出去老远,救援失败。
两路救援失败,萧鸾再无人可派,一着急,病倒了。躺床上想想:自己倡导节俭,宽待百姓,也没做什么亏心事,佛祖怎么就不保佑自己,难道就因为屠杀宗室?
这屠杀宗室,都是被刘宋那几个败家皇帝给带偏了。想通之后,就把雍州刺史给了萧衍,交代完后事,灵魂就去了佛祖那报到。
元宏是个讲究人,听说萧鸾去了西天,当时就鸣金收兵。抛下一句“礼不伐丧”,就撤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