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无法复制的“却月阵”(1 / 2)
其实“柴壁之战”的历史意义比“淝水之战”还要大,只是被忽视而已。“柴壁之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这场战役之后,北魏的拓跋珪率先进入土地革命。随后,东晋的刘裕也进入了土地革命,这次变革是一场历史推进,也是两晋和南北朝的分水岭。
可惜姚兴没跟上时代脚步,继续模仿苻坚,搞民族大融合,只是水平不够,被苻坚带沟里了,而且是两个沟。一个沟是“佛教”,姚兴想用佛教来教化百姓。但姚兴不懂,宗教只能敲边鼓,不能跟政治挂钩。
中世纪的欧洲,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被基督教绑架了上千年,黑暗成啥样子。后来被迫政教分离,才有了惊人的工业革命。中东舍不得剥离伊斯兰教,看看过的啥日子,倒是挺有钱,可天天不是被欺负,就是窝里斗。再看印度,看着挺横,其实那是虚胖,只要不剥离印度教,就很难真正强大。
最惨的是犹太人,造个犹太教,成了地球上少有的无根之人,家在哪都不知道。最坏的是欧洲人,自己搞政教分离,却抱着《圣经》满世界推销,逼着别人用。幸亏还有几个抵抗力强的国家,没上贼船,才没被弱化。
另一个沟是学苻坚的大度,这个沟是彻头彻尾的教训。姚苌和慕容垂就是前车之鉴,可姚兴选择忽视,照样善待刘勃勃,加上盟友柔然的神助攻,终于让刘勃勃有了对抗姚兴的资本,也让姚兴头疼了一辈子。
柔然助攻的是战马,为了和姚兴联手对付北魏,柔然赠送了八千匹战马给姚兴,半道上就被刘勃勃没收了。有了战马,就有了骑兵,刘勃勃是匈奴人,靠的就是骑兵。随后,刘勃勃假装去老岳父的牧场打猎,老头子还热情的款待,微笑着就被人砍了,随后军队也被刘勃勃吞并了。
公元407年,刘勃勃脱离后秦,建立了“夏”,为了区别后世元昊建立的“大夏”,史学家称刘勃勃的小夏为“胡夏”,刘勃勃自称大单于。刚立国,也没地盘,就去抢后秦,打下几个城池,砍了守将,收编军队,然后就逃了。
手下将士都看不懂,就问他:“要想夺取天下,应该先要有根据地,现在打下城池,为什么不先扎根,而要弃城呢?” 刘勃勃说:“姚兴是当世的雄杰,如果来围攻,我这点兵根本斗不过他。不如来回兜圈子,等拖垮他,城池自然就归我了。姚兴的儿子姚泓平庸懦弱,我早想好了对付他的办法,姚兴死后,我再去攻取长安。”
姚兴缺少骑兵,被刘勃勃的游击战拖的疲惫不堪。派几波人去,都是挨揍。论谋略,姚兴手下没几个人能拼过刘勃勃。后来派弟弟姚冲去征讨,可这把尖刀往回刺,半道上就要折回长安夺皇位。
姚兴很伤心,赐了杯毒酒。刚送走姚冲,儿子又不安分了。这也怪姚兴,封姚泓为太子,喜欢的却是姚弼。姚泓宅心仁厚,太善良,姚弼心机重,想夺太子位,就到处收买人心。等到姚兴病重,姚弼想趁机造反,其他几个儿子都闹着要赶回京城勤王。
幸亏姚兴缓过来,控制了局面,也没处罚姚弼。第二年,姚弼又造反,这次,太子姚泓求情,又放过了姚弼。
公元416年,姚兴病情加重,于是姚弼第三次造反,这回姚兴硬挺着砍了姚弼,随后自己也谢幕了。姚泓上台后,能力弱,性子软,周边豺狼都虎视眈眈。
率先发难的是赫连勃勃,公元413年,刘勃勃在朔方建了个统万城,作为国都,随后改名为赫连勃勃。有了根基的赫连勃勃就盯着姚兴,只等姚兴归天,好夺取长安。
可一出手,又被打回去了。赫连勃勃以为姚泓好欺负,没想到后秦还藏了个强人姚绍,辈分很高,是姚苌的弟弟,姚兴的叔叔,从姚泓这论就是爷爷,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带着五万精兵去收拾赫连勃勃。
俩人一交手,赫连勃勃就知道这是块老姜,不好惹,吃了点亏就赶紧溜了。姚绍是步兵,越追距离越远,干脆骂两句随后罢兵。赫连勃勃吓得不轻,只好再忍忍,想取长安,还得再送走这位姚大爷。
赫连勃勃实力不够,只好看着刘裕出手,至于北边的拓跋嗣,那是个黄雀,比刘裕还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