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醉绝千古(2 / 2)
公元342年,司马岳登基,在位3年就驾崩了,比老爸司马绍还少干了一年,当然活也比司马绍干的少。司马绍灭掉王敦,稳定政局,缓和士族矛盾,干了不少事。司马岳啥也没干,最大的功劳就是给后世留了不少字帖。
公元344年,司马岳病逝,传位给2岁的儿子司马聃。
司马聃登基,就2岁,站着都没龙案高,看不见大臣,大臣也看不见他。没办法,还得母亲抱着上朝。皇太后倒是个成年人,能按时上朝,可不懂朝政,也没有吕后的野心,大小事还得大臣们拿主意。
可大臣也不给力,有主意的都躲了,就剩几个没主意的陪着玩。皇上太小,刚会说话,也没学几个字,如果只学会一个“杀”字,那大殿上这些人还不得被砍光了。所以,没几个人愿意陪小皇帝聊天,都跑去清谈了,这时的东晋,书法已经过时了,开始流行清谈,比如大名鼎鼎的谢安,就死活不愿意做官,陪着比自己大17岁的王羲之到处旅游,搞清谈。
所谓清谈,说白了就是嘴上乾坤,一张嘴,可家,可国,可天下。人生哲理、奋斗目标全在嘴上,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口吐龙珠那种快感。
清谈把有能耐的人都框走了,龙庭里就只能凑活了,不求能耐有多大,只要都是明白人就行。幸运的是大殿上都是明白人,比如皇太后的老爹,知道自己能耐不行,就死活不愿意待在朝廷,要去出镇,这一点比以前的庾亮可强多了,当然,更比越老越贪的杨骏强。
老爹不愿意干,娘家又实在没别人,于是辅政大臣里就少了皇亲国戚这一项。皇亲不来,其他人再不来就有点过分了,所以东拼西凑的拽上来三个人辅政。
司马昱代表皇族,尽心尽职,就是没啥能耐。蔡谟有多大能耐不清楚,反正三天两头请病假,就挂个名,不掺合。何充是唯一有能耐、没私心、又肯干事的人,可惜没干多久,累死了。
何充是王导的姨亲表弟,当初王导很喜欢,皇帝也很喜欢。王导私下给皇帝说:“将来我死了,可以让他接替我的位置辅政。”所以何充辅政,也沿用了王导的风格,皇帝太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萧规曹随”,面上过得去就行,不太注重细节。
所以,何充辅政那两年也没啥大事,就干了一件有份量的事,还集体反对。何充认为,庾家世代镇守荆州,容易坐大,对朝廷形成威胁,就推荐恒温去替代。就这事,集体反对,理由是恒温能耐太大,朝廷驾驭不了,有了反心怎么办。
这想法也是整个晋朝的通病,从司马炎开始,就采用“唯亲是用”的策略,国家这么弱了,毛病还没改。何充也没大刀阔斧的“唯才是用”,就用一个能人,都这么难。
幸好何充是首辅,别人反对无效。无效就出难题:“荆州兵强马壮,不让位怎么办?”何充很自信:“这不用朝廷操心,恒温自己能解决。”
国家要强大,就得用人才,何充这事也没办错。只可惜世事难料,对错须夷间,当年庾亮一阵瞎折腾,国家还在,这次何充认真办事,国家却丢了,这天底下的道理,谁能说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