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2 / 2)
灾民在哪呢?
没有车代步,也没有钱在沿路买粮糊口,灾民根本不能像富人们一路顺顺利利的往想去的目的地去。
他们只能像一群羔羊一样,被负责迁民的牧羊犬鞭打着,往北缓缓迁徙。
徐州的战争目前都控制在广陵郡南部,半个多月过去,广陵郡的移民才走过东海郡。
按照朝中的计划,东海郡往北就可以暂时安置他们,隔壁琅琊郡首当其冲,却因为有个费县李氏开了个好头。
萦芯嫁前,李家南地包括农奴和佃户,已经安置了近四千人。她出嫁后这一年多的时间,华静有司喜、麦芽等下奴帮衬着,又收了一千多。
若光论奴仆人数,李氏已经妥妥是孔氏之下的费县第二!
有阳山村的工匠和第一批杏实院毕业生支撑,李氏南地已经可以做到八成自给自足,剩下的两成基本都差在一些原材料无法自产。
断了做官念想的李清如今翻看南地的账簿,也是暗暗吃惊。自己女儿已经成功的将南地打造成“县中小国”。哪怕战火绵延十数年,只要南地循环不被破坏,基本可以让所有人衣食无忧的生活数十年!
当然,这样肥肉一样美味的一块风水宝地,因为全无武力守护看起来脆弱不堪。可深谋远虑的女儿真的考虑不到这个问题么……
咻的一声,打断了李清飘远的思绪。
看着园子里晒黑很多的儿子,又射出一枝脱靶的箭矢,李清与边上教他射箭的顾氏亲兵一起,叹了一口气。
自收到范生带回的信,原本一心想去下邳做官的李藿就安静了下来。
先是蝗灾闹得人心惶惶,很快局面又变为两国攻吴,更是让远离权利中心的小小费县起了许多波澜。
因为李小娘子嫁去了都城,还成了陛下“师妹”;孔氏也有主枝在都城做太常,县里许多世家都来两家问情况,以期得到更多消息好决定自家走向。
孔氏照例是不多言多语的,李清也拿萦芯一直居家守孝为借口搪塞了过去。
甚至在萦芯与陛下“有染”的传言在县中甚嚣尘上的时候,李氏四口彻底闭门不出了。
于是本着“闲着也是闲着,万一有用到的一天”的想法,李藿便开始跟着送信后就留在李家的顾氏亲兵学武。
刀枪剑戟什么的,李藿都过了学习年龄,倒是在县学里简单学过的弓箭勉强可以速成。
于是,除了女儿发自骨髓的“悯下”,李清再一次见证了血脉力量的强大。
李氏这一支自曾祖开始准头就不太好,任李藿如何努力,如今也只能做到三十步内,十射一中。
处理完家事,华静领着午睡刚醒的阿炈来园子里看“完美夫君”除了棋艺以外第二处不完美。
李藿在儿子面前人设巨厚,这一箭瞄了足有半盏茶的功夫才射出去,终于射中了挂靶子的柱子。
“噗呲……”华静的一个陪嫁实在没忍住,赶紧带着阿炈去找树荫下的大黑的晦气。
阿炈眼看四岁了,没轻没重的已经初现猫嫌狗不待见的苗头,也就是大黑年纪大了懒得动弹,不然真想去山庄跟小黑作伴,离这熊孩子远远的。
见李藿把牛骨扳指拔下来,阿铫知道他这是不练了,让几个看园子的小奴去找射丢的箭矢,自己笑嘻嘻的给李藿拧了个温帕子擦汗。
虽然准头不佳,但是练了这些日子李藿臂力见长,一把捞起往大黑身上扑的肥儿子,朝天上扔了两下,“怎么又扑大黑,阿炈不是答应过阿耶了么?”
勉强四岁的孩子能遵守什么承诺?
阿炈嘎嘎笑着,“阿耶,再扔!再扔!”
司喜举着张理的拜帖来园里打破了天伦之乐,李清看后递给夹着孙子走过来的儿子,“你去吧。”
自张理多次觊觎李氏产业后,李清顶烦应酬他,反正有事可以让儿子服其劳,李清也就能躲就躲了。
李藿打开一看,是张理亲笔,点名请李清和李藿明天到县衙行宴。
李氏父子好几天没出门了,李藿把儿子递给华静,顺嘴问司喜,“有什么事儿非得找我们去?”
司喜笑眯眯的道:“是内迁的难民要到了。”
父子俩闻言都气个仰倒,李藿没当过官气性难忍:“早干嘛去了,得亏咱家有小娘和范生送来的消息,不然还不得手忙脚乱啊!”
华静赶紧问重点,“能有多少人啊?光咱家不行吧?”
司喜也不知道啊,只能无奈摇头。
“明天让白驹去看看情况,你先按照千人准备吧,多了也安置不来。”李清拍板道。
如今儿子也大了,他也在家,不是只有小儿女在家可以不顾别家脸面肆意而为的时候了。
收容移民毕竟是国策,李家收千人,孔家最少也得收千人。这条街其他住户最少收八百,以此类推。
李家若是收的再多,会对其他家财不丰的小世家造成过度的压力。
管四千人近一年,华静也历练出来了,只要君舅划个可行的数出来,她就不觉得难。
有裴嵇在,再加上萦芯跟陛下的关系,张理看茶馆再眼馋不止得忍着,还得敬着李家。
转天李藿来的时候,学乖不少的张理已经不会如初到时追问李清是不是病了才不来了。县衙的这场宴会,邀请了阖县所有有名有姓的,裴嵇代替张理发言,把收容移民的事儿一说,大家都看李藿。
李藿直接认了个八百的数儿,裴嵇就识相的只给他多加了二百。孔氏宗子孔彰也很配合的道:“孔氏也能安置一千。”
果然之后上莲道的都八百五百的认下,最后许多小家族五十、三十的也算是鼎立襄助了。
裴嵇暗暗一算,八九千也有了,县里自己安置一些凑个一万,今年张理的考评应该能拿个上上,便朝着张理一点头。
张理便主动举杯,说了几句谢过大家襄助、大吴必胜之类的场面话,把宴会热热闹闹的办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