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1 / 2)
魏县三个监察从事的马屁密奏并不比琅琊郡的四个文笔好多少,只是有一个喜欢写小篆和生僻字以显示自己学识广博的,给萦芯的阅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遇到实在不认识的小篆,她只能去问师父,一天的班儿上完,未来四五个月的作业都有了!
萦芯憋气得很,“怎么就他这么爱写生僻字!”
她心里憋着个束手无策的事,急躁得很,偏偏在全塘面前一丝也发作不得。
全塘却一直认为东吴很快就能恢复平静,且性子是一贯的不紧不慢,不甚走心的安抚道:“慢慢来,你总要学会这些的。”
被陛下和全塘等重臣赋以抚平并州民乱重望的孙钟,此时拿着军递刚送到的赵郡军报,瞠目结舌。
他呐呐的问智囊和中郎将:“赵郡郡守畏罪自杀了,某该如何是好?”
智囊一擦冷汗,道:“将军勿忧!其他几郡都没信报传回,可见这几处调粮之事都很顺利。如今只魏郡出了岔子,将军只需尽快将实情报与陛下!”这事儿不小,可跟咱们无干,赶紧甩给陛下吧。
中郎将捏着军报仔仔细细的看第五遍,也道:“一郡之地,竟然连五层常仓存粮都拿不出来,这事怕是要捅破天!将军务必不能为他们遮掩,做个首告吧。”
智囊继续道:“将军,君令如山不得迁延,不如重新派五千兵去清河郡调粮后去太原郡。”
“对!请将军下令赵郡的五千兵按兵不动,不能让赵郡因此事生乱!”中郎将赶紧补充道。
这时他也顾不上清河郡郡守是不是自己老丈人了,尽量完美的处理陛下的旨意,别让陛下因此事把余怒发泄在冀州军上才是重中之重!
孙钟打了个激灵,不敢细想,亲手在军报上加盖了冀州都督的大印,哑着嗓子道:“传令赵郡部按兵赵郡!至于清河郡部,就让云儿走一趟吧。”
他说的云儿就是他的长子,如今被他安排在冀州军里做了个都尉。
很快,两队军递几乎同时从冀州大营辕门奔出,一队往西去了赵郡,一队往东去广固。
可辕门还未关严,就又被一队从常山郡来的军递叫开了……
广固的皇宫中,陛下和太子就急递如何增添密探的事情讨论了好几天,已经把大体架构都策划好,孙瑾还给新的监察机构赐名为:察事司。
太子孙钊见父皇没有把察事司交给他执掌的意思,便知情识趣的不再沾手。
可实际上,孙瑾也很为难要把察事司交给谁。
在太祖大皇帝(孙权)在位时,跟魏武帝(曹操)学习了个先进经验,在东吴设立过一个监察机构的,叫校事,主要目的是监督世家大族。
可是,这些校事都是城狐社鼠出身,因为无孔不入查到许多世家秘辛,很快校事有了司法处置权,至此他们开始变得无法无天,巅峰时期甚至敢构陷太祖大皇帝的女婿。后来随着东吴失去吴地,东吴皇室愈加依靠吴地出身的世家大族,景皇帝(孙休)便不得不将校事彻底取缔了。
如今,孙瑾想再新建一个察事司,是肯定不能用吴地世家出身的心腹担任首脑的。而察事司设立后,被监管得最深的就是五洲本地世家,所以,孙瑾只能从宗室里找个头脑清醒又不能对皇位产生威胁的人来执掌察事司……
“传旨,召见乐安侯。”孙瑾在心中把所有合适的宗室都过了几遍,最后定下了乐安侯孙放。
大长秋一躬身:“喏”,便去安排人传旨。
乐安侯在乐安县,最快也得三天后才能到。
孙瑾终于了却了一件困扰他许久的大事,终于有了闲心去后宫逛逛园子。他还未迈出勤政殿门,便有后宫的谒者(专司传令的宦官)替张皇后来报:
丁姬病重不治,去了。
“七皇子交予皇后抚养。”丁姬的死并未给孙瑾平和的心态增添哪怕一丝的哀伤,他只淡淡的交代了一句七儿子的去向,便继续往出走。
谒者领命去回皇后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