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 / 2)
太细了。
正门脸什么样、侧面什么样、连两层的俯视图上,每个分割都画出来了。
哪开门、哪是窗、楼梯在哪,全都一目了然。
李小娘子财大气粗,也不问价,只问工期。
“既然是砖木混造,明年冬前可得。”常榆还没去实地看过,稍微增加了俩月时间。
萦芯第一万次哀叹古代建造太慢,只能点头说:“烦请常伯尽快吧。钱不是问题。说好用砖的地方不能用木。”
常榆点头,将图纸和二十金的定钱收好,告辞走了。
第二天,一郎采买回来,特意跟小娘子禀报,那处已经开始砸墙拆屋了。
当晚,滕继正在给大郎上绘画课,萦芯姗姗来迟。
给滕师道了个没甚诚意的谦,萦芯将一张纸递给他说:
“烦请滕师日后多让大郎练习这两个字,一定要练到让人一见就觉得非常、非常、非常好!好到但凡知道点书法的,看着这二字都走不动道儿的程度!”
滕继打开一看,上面是“余甘”二字。
意思不错,字迹依旧辣眼睛。
不过雇主有托,他自然应承。
萦芯又对看纸条的大郎,说:“还有,你最近琴棋书画先放放,多学学诗词歌赋。再多做点有关茶的颂词。不拘长短、题材,只要读之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就行。”
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还就行?
大郎压抑住没在滕师面前翻白眼,点头应下。
二人都知道,李小娘子又买了个大店,想来是要为其作准备。
大郎并不喜欢这样功利,但是难得能帮上小娘,还是很上心的。
倒是滕继想也没想就答应帮大郎把关了。
恐怕,开店是假,给李藿扬名是真了。
倒也难为这个小小女娘,能想出这样的办法还舍得给兄长花钱。只盼不要打了水漂才好。
忙过这一阵,秋雨一场一场的下了起来。
就在萦芯以为秋老虎不会来的时候,天气又热回去了。好在早晚凉快很多。
寒露一早,七婆亲手给小娘子端来一碗汤饼。
自她一进屋,萦芯就坐直了。
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来鸡蛋、香油和炒葱花复合在一起的香味!
就是这个味儿!
“前世”儿时吃的“病号面”就是这个味儿!
张开双眼,萦芯低头一看,一团银丝一样的细滑面条,被溏心蛋压在只有零星葱花、油花的清澈汤头里。
用筷子轻轻一戳,半透的蛋白破开,将将泞住的蛋黄却未流出,火候刚刚好!
萦芯抑制不住笑意,抬头对等在面前的七婆说:“就是这样!谢谢七婆!”
七婆赶紧道:“当不得!当不得!小娘子快尝尝味道可好?”
萦芯三口吃掉溏心蛋,又一气吃光面条,连汤都没剩。
放下筷子,萦芯笑吟吟的说:“味道很好!辛苦七婆。赏千钱!”
七婆见小娘子吃得这样香就很开心了,闻言更是大喜,连连大躬称谢。
趁着现在天好,挂面也耐放,萦芯让她多多的做出来存着。
秋深给阿耶送冬衣时,除了给他带了半车腊鸡腊鸭腊肉,还给他送过去五十斤挂面、二十斤自家做的美味大酱。
得亏今年送得早,倘再晚半月,李清他们就要开拔了。
青州大营的兵在此已经驻守了五年,现在上头有令,要让他们换防到兖州去。
这一路,大军得走上两个多月,便是有车坐、有马骑的文武官员都叫苦不迭。
虽然是往西南走,可是他们的脚步却逃不过北风的速度。
以至于青州地界还没出,五十斤挂面就让脸皮越来越厚的各个同僚蹭没了。
行军时,挂面太方便了。
阿耶牛车上的茶炉子基本没熄灭过。
水开下面,面透明后加一勺子李家的酱。连汤带面全秃噜下去,就能让蹭饭的人从里到外暖和大半天。
文官还好,一钵汤面就打发了。武官却还想蹭他女儿给他带的腊肉!
李清不舍得。
今年家里地方大,送来的腊味都是自家熏的,味道比去年买的强百倍!
李清现在在军中人缘儿好得不得了。
自那“代班”一年的贪货滚了,大兵们的日子又像人了。
如今,哪个军头没去他牛车上蹭过饭?
他牛车周围总围着一堆兵油子,虽然吃不到,闻闻也很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