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郭秀珍生产(1 / 2)
郑水月愣住了,他知道苏青对他还谈不上感情有多深,虽说应该是有好感,但他也知道苏青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将就的。
今日苏青忽然间的松动真的让他很是茫然了一会儿,定了定神,道“你也知道我以前的身份,若是舍不得荣华富贵我也不会到了这里,
所以,以后哪怕是你不再做县主,我也能养得起你,至于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虽然不敢保证一辈子可以做到,但是有我母亲做妃时的种种艰难,
我也不会将这种痛苦加注在你的身上,若是有一天我变心了,我会坦诚,就像你说的,好聚好散,但只要我们是夫妻的一天,我就能够承诺一心一意对待你。
孩子嘛,我母亲已经期盼很久了,你若是不想让她带孩子,她才会伤心呢,有岳母和母亲一起照顾,我们陪伴,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长大,
等到四五岁,我亲自给他启蒙,不拘男孩女孩,只要他想学,我会的我就能好好地教,你随你心意生活就好,你知道我最喜欢家里什么吗?”
苏青看着他。
“我最喜欢的就是家里的氛围,岳父岳母宠着你,不管你想做什么他们都尽量依着你,所以你可以肆意生长,明媚艳丽,
就像是太阳,只要靠近你就觉得很温暖,我喜欢的就是你性子里的这股子恣意,而今后我也一定尽量来护你,让你能一直这样随心随性的生活。”
苏青笑了,是呀,在这男权社会,能够有宠爱自己的父亲虽然少有,但自己也并非独一份,
但是能够承认女性的独立,任由妻子抛头露面去做自己确实太过难得,也许,将来的日子真的可以有所期盼,这桩婚姻也值得自己用心经营了吧。
夜已深,烛光摇曳,郑水月和苏青也终于迈出了这一步,成为真正夫妻,以后,荣辱与共。
今年的年景不错,虽然雨水有点多,但还在正常范围,昌平百姓在春耕之后家中的存粮也陆续不足了。
县城中的粮铺生意开始繁忙起来,吴县令去查访过,虽然粮价稍微有所增长,但是价格并不过分,所以县衙也就没有插手。
幽州这边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南边好几个水路发达的地区却又洪涝之象,还有好些城镇的粮商手中无粮,粮价飙升。
地方县衙上报后征求朝廷同意,由县衙开设售粮摊位平价售粮,因为有了官府出手,本有些恐慌的人心慢慢沉静下来。
苏青这边本以为去年的准备用不上的时候,幽州接到了朝廷派发下来的调粮令,朝廷派了专人过来买粮和押运。
来的人虽然官职不高,却是世家出身,到了幽州见过杜知府后就转道昌平县来拜访县主,苏青虽然不想应酬,但还是要接待。
来人是户部侍郎,看年纪不过三十而立,双方见礼后,苏青询问来意,才得知是皇上有单独给她一份私信,
展开一看,原来是皇上那边的腊肠和酱吃的差不多了,尤其提到了药酒,这是来讨东西的。
苏青无奈,道“陛下有什么想要的直接来信就好,还劳烦大人跑一趟,若您不急今日在寒舍用个晚饭?都是些乡村家常,您不要嫌弃就好。”
侍郎大人其实心中不想停留在这的,苏青是女子,虽然品秩比自己高,让他心中有些不舒服,但事实上他根本也看不太起一个偏远县城的平民县主,
但她在陛下和南辰王那里都有些面子,他也不好明着得罪,只能有些不情愿的应了下来。
苏青看他那副样子心中也有些堵,
心道“你还不乐意,我更不愿意跟你们这种眼睛朝天的官员打交道,若不是给皇上的东西还需要派人去庄子上筹集,她才不想留人吃饭呢。”
晚间时,苏青以男女有别的借口让自家爹爹和夫君去做陪,她乐得轻松,女眷在苏柏源院子的堂屋自己吃喝,叶秋云看着苏青气鼓鼓的样子笑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官员迂腐得很,犯不着跟他们置气,不过这个看着年纪也不大,怎么就跟老学究似的,还看不起女子。”
苏青撇撇嘴“眼界低呗,被家族保护的太好,若不是这世道打压女子,哪里轮得到这种狂妄自大的人身居高位?
罢了,这儿山高皇帝远的,这糟心的玩意儿以后也见不着,不气不气。”
这边吃的开心,男桌那边气氛也算和谐,再加上苏伯源曾走南闯北见识不俗,郑水月精通文墨言之有物,倒是把侍郎大人招待的心满意足。
户部侍郎只在幽州停留了两天就匆匆回京。他这次主要是来押送粮草的,他从小锦衣玉食,这里的饭菜口感虽说还不错,但还是不够精致,他是真的不习惯。
他不喜欢要逃离,杜知府也巴不得送走他呢,事儿太多了,过于精致的人太难伺候,若是有现代占星师在,估计得怀疑这人是处女座,过于挑剔。
皇上收到户部侍郎带回来的食物后心情还算不错,有心情的拉拉家常,本以为会得到类似于南辰王的那种颇高的评价,
没成想,户部侍郎被折腾的满心都是憋屈,倒苦水似得谈及住处简陋、吃食粗犷等等,话里话外间也有些看不上女子的意思,倒是对苏伯源和郑水月颇为赞赏。
当户部侍郎离开后,皇上问太子“刚才侍郎说的那些,有哪些是你觉得观点一致的?”
太子淡淡的回“这位侍郎大人是世家长子嫡次孙,不需要承担家业,生活富足,没吃过苦,当然也没有感受过百姓的苦,
若只是编纂之类的文职也就罢了,毕竟有文采,立身正即可。但若是作为朝臣大员来培养,眼界、见识就有些欠妥了,
他这一趟来回,一不关心百姓疾苦,二不在意地方官员的治理之策,只知道围绕自身那些顺心不顺心的事情,不堪大用。”
皇上赞许的看了看太子,“你果然大有长进,看来去岁这一遭外出到底是经过历练了,为人处世成熟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