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风云际会(1 / 2)
珐国的殖民地陆续独立之后,那些为争取独立而奋斗的人士,免不了在整个北非奔走相告。
而让人头大的是非洲大多是被殖民国家,而欧洲大多是殖民国家。
结果就是,珐国支持独立之后。
其他被殖民区振臂相应,纷纷高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说珐属殖民地的独立是大势所趋,那西欧其他海权国家的殖民地,就完全是被珐国给拖累的了。
事态发展太快。
一时间整个西欧每况日下。
情况是怎么个情况?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二战连夜投降的珐国,败光了所有威望,而珐属殖民地的造反,更是对珐国的窘迫局势火上浇油。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就使得西欧国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一个算一个都在看珐国笑话。
结果这笑话还没开始,珐国一个鼓励殖民地独立政策,直接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进行说明,就是珐国在斗兽场和狮子搏斗。
结果珐国特么的不走寻常路,直接把看台的大门打开。
硬拉着观众下场一起搏斗。
指责?
现在是没工夫指责了。
因为所有国家已经都被殖民地的混乱所焦头烂额,原本在殖民地吸血百年的发展大计,顿时被珐国这个“搅屎棍”毁的一干二净。
不过可惜的是,西欧国家没有珐国这般“有贵人相助”。
它们一方面不愿意放弃殖民地,一方面又被殖民地问题拖累。
几乎是在戴高乐上台的一个月之内。
攻守易型,看戏人终成戏中人。
而戏中人,却成了看戏人。
当然,看戏之外。
在法属殖民地的“援助法案”支撑下,珐国的工业、富余产品、低端生产线、文化教育体系也迅速的以援助国家独立建设为名,在原殖民地迅速落地。
珐国的失业危机宣告结束,所有人高喊的“只有戴高乐可以拯救珐国”毋庸置疑的成为了现实。
如果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那除了削弱议会、殖民地独立之外,更加引起西方震惊的,便是在戴高乐上台的第三个月,珐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即便是本就知道内情的华夏,对于戴高乐的雷厉风行,也感到了异常的震惊。
戴高乐给出的原因是,退出北约,独立自主,埋头发展使珐国重新成为伟大的珐国。
但的有时候,某些事情一旦发生,理由便完全无关紧要了。
就比如珐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
在华夏看来,戴高乐完全可以现在提出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的提案。
但循序渐进 ,在五年内陆续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完成割舍。
这样相对柔和的策略,能够免除相当多的麻烦。
北大西洋公约终究是作为世界一极的丑国所主导的组织。
而丑国与沙苏的竞争,也终究是不过是一个不断抓紧手中的牌,不断去摸新牌的过程。
而珐国,又是丑国现有牌里的一张小王。
可想而知,珐国此举有多么的莽撞和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