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你方唱罢我登台!(1 / 2)
朱橚在坤宁宫的正殿内以衣覆面。
跪了许久。
门口的太监们都换班了一次。
已经到了深夜。
这才起身。
门口不远处的台阶上。
朱标也在这里坐了许久许久。
朱橚起身之后十分小心的整理了自己身上的衣服。
脸色已经恢复如常。
迈步就朝着外面走来。
刚出门口就碰见了坐在台阶上笑呵呵的看着自己的朱标。
朱标轻轻的挥手。
另一只手摇了摇自己手里的酒壶。
“老五!”
“来!”
朱橚也笑了!
急忙快步朝着这边走了上来。
轻轻的低头拿起来酒壶开始喝酒。
兄弟两人谁都没有说话。
只是不停的喝酒。
喝到了酩酊大醉。
最后迷迷糊糊的被太监抬回去。
一夜无话。
次日的一早。
朱橚早早的就起来了。
脑袋上传来的疼痛还是让人难以忍受。
使劲的晃了晃自己的脑袋。
拿起来自己床头的水杯一饮而尽。
“牛海城!”
“牛海城呢!”
门口牛海城急忙走了进来!
“殿下,属下在!”
“今日可有什么要紧的事要处置?”
牛海城愣了下急忙开口!
“殿下,您奉命提督南大营的龙骧军已经有好几日了!”
“是该去看看了。”
朱橚则是干脆的摇头道:“龙骧军本是谁的部署?”
“该说掌握?”
“启禀殿下,是长兴候耿炳文。”
朱橚微微点头道:“那就让耿炳文下午来锦衣卫见本王。”
“属下明白!”
牛海城点头之后急忙开口道:“还有一事。”
“哦?”
“武定侯郭英请殿下国府一叙!”
朱橚终于还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接着再次拿起来水杯喝了一口之后轻笑道:“怎么?忍不住了?”
牛海城则是微微点头!
“既然他要见。”
“那就见见吧。”
“本王还以为是韩国公要见本王呢。”
接着倒头就要睡!
牛海城急忙上来就拽住了朱橚道:“殿下,马上就要早朝了,今日陛下有旨!”
“要您务必是要去的。”
朱橚有些无奈的起身换好了衣服。
带着几个护卫就来到了奉天殿外。
这里早就已经是人满为患。
朱橚出现的瞬间。
原本十分嘈杂的奉天殿外居然彻底安静了下来。
众人同时都朝着他看了一眼。
接着片刻后就像是什么都不曾发生一样。
接着开始聊了起来。
朱橚也不在意。
就自己一个人侧立站着。
很快李恒就出来宣布早朝开始了。
大臣们排好队就朝着里面走了进去。
朱橚自然是在最前面。
而且是堂而皇之。
“拜见皇上!”
“拜见皇上!”
“平身吧!”
朱标则是接着走出来挥手。
“有事早奏!”
李善长还来不及说话。
后面的永嘉候朱亮祖就走了出来。
走出来的瞬间众人就亮了。
他穿着的不是一身的朝服。
而是当年开国大封功臣时候的袍子。
看起来已经有些陈旧。
多次清洗也有些发白了。
朱亮祖直接就跪下了。
也不知是不是刻意的,顿时就泪流满面。
“微臣朱亮祖有罪!”
“微臣不能管制家奴,昨日微臣才得知家奴仗着微臣的名义在地方无恶不作。”
“荼毒百姓。”
“微臣今日去冠,以发覆面。”
接着伸手就将自己脑袋上的冠直接就拆掉。
头发瞬间就洒落。
看起来十分的狼狈。
接着缓缓的从怀中拿出来一块丹书铁券。
高高举起。
“承蒙陛下不弃,微臣一介草民,跟随陛下略有尺寸之功,诚惶诚恐。”
“陛下如此厚待!”
“然微臣有负陛下,虽不是微臣本意,但微臣难逃罪责!”
“自觉惶恐,不配制丹书铁券。”
“今日奉归丹书铁券。”
“请陛下治罪!”
砰!
接着重重的朝着地上叩首。
武定侯郭英。
颖国公傅友德。
陈德。
等等淮西勋贵一下子走出来十多人。
浩浩荡荡的都跪下了。
都和朱亮祖是一个模样。
口称有罪。
手上举着丹书铁券。
一时间整个朝野震动。
百官骇然。
朱元璋一时间也有些手足无措。
李善长站在百官的最前面。
只是脸上的肌肉微微颤抖,眼神中闪过一丝的笑意。
朱橚则是干脆就低下头。
也有些觉得可乐。
好一招以退为进啊。
今日若是朱元璋下旨将他们的丹书铁券都给收回去!
接受乐他们的说辞。
那也就是说前罪也就一笔勾销!
他们算是彻底脱身!
若是朱元璋不同意。
可是如今的场面还怎么能不同意呢。
这些人毕竟是开国的勋贵。
自去冠冕。
以发覆面。
这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十分严重的认罪态度了。
当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的时候留下的遗言也不国是自去冠冕,以发覆面罢了。
若是此时不答应。
那接下来不论是朝野,还是民间都将会惶然。
毕竟早就有了成例!
汉时太子就拿着起盘砸死了同族的兄弟。
民间立马就有了流言。
一尺步尚可缝。
兄弟两人难相融的民谣。
朱元璋此时脸色转换了几次后缓缓的就要开口。
可是朱橚直接就走了出来。
“启禀父皇。”
“儿臣朱橚有本奏!”
朱元璋顿时愣了。
强行将自己要说的话压下去。
“准!”
朱橚则是走出来先是转身朝着永嘉候朱亮祖等人笑了笑。
接着转身朝朱元璋拱手。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诸位公侯乃是大明的功臣。”
“若是没有他们,便是没有如今的大明。”
“各位公侯叔伯如今都是身居要职。”
“家中自然就有了许多下人。”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
“儿臣以为,不管是圈占土地,还是横行不法,这些叔伯是万万都做不出来的。”
“上缴丹书铁券固然有些小题大做。”
“儿臣以为应当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