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证据(1 / 2)
德川敬事想要接触一下小泉次郎,有没有办法赎回德川善事。
而小泉次郎则也需要等待大夏的补给,所以也同意跟德川敬事谈一谈,拖延一下时间。
一旦自己补充完弹药,就可以执行下一步行动了。
而大海另一头的大夏,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三朝元老的罗琛,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被大夏皇帝下旨斩杀。
这件事还得把时间往后倒退一段时间。
之前由于罗琛想要建立一个文人当权的大夏,他不希望大夏被军人控制,所以他就一直很排挤军方。
由于他三朝元老的身份,即便是潘成章对上罗琛也要退避三舍。
大夏文强武弱的局面,直到林逸崛起之后才有所改变。
这也自然而然的让罗琛嫉恨上了林逸。
看着林逸在大夏的权势越来越大,军方也有趁机抬头的趋势,罗琛就想要找机会打倒林逸。
其实吧,文人治国,以文御武和以武治国,以武御文,不能绝对的说谁对谁错。
以何种方式治理国家,这都是需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
举个简单的例子,无论是一战,二战,还是抗战时期,大多数都是以武御文。
整个国家,所有人力物力财力都需要为战争服务,也就是需要军方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也就有了什么战时经济,战时生产等名词。
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是军队给国家建设让道,让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向经济建设方面倾斜。
这才是一个国家正常的经济策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国家经济,从来不是什么一尘不变。
而是需要当权者不断地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来调节的。
现在的大夏,正处于世界大战的前期,在这个大争之世,不进则退。
各国都在转变经济形态,增强国力,增加军队预算。
那么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这个国家的军方势力,必然会越来越强大。
但是这种强大,也需要有限制,不然的话…
时至今日,非洲的军政府还少吗?
罗琛正是担心这一点,所以才一直压制军方势力,他就是担心军方势力一直膨胀下去,很有可能会反噬大夏。
所以说,你能说罗琛错了嘛?
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站在林逸的角度来评判,罗琛的这一举动的确可以压制军方,让军方一直处于大夏的控制之下。
而缺点就是军队势力发展过慢,队部的战斗力不强。
但这不能说罗琛是错的,因为他的出发点依旧是希望大夏强大。
可反过来说,罗琛这样做,又是巨大的错误,是整个大夏的罪人。
因为他也同样耽误了大夏崛起的机会。
可这并不是罗琛最大的问题,如果他只有这样的问题,赵绪顶多是把罗琛遣散回家。
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拿林逸的身份来说事。万幸的是,现在的林逸并没有信这些谣言。
林逸的身份涉及到老皇帝跟赵绪,赵妍,林志这样的皇亲之间的秘密。
当年为了善后,抹除侧妃的踪迹,老皇帝可是处理了一大批人。
为的就是给皇室保留最后一丝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