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四面楚歌(1 / 2)
从海岛返回三宝龙,时间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方津墨回到酒店,发现江映月也没有睡。酒店客厅的书桌上,她正在翻看一本《华人通史》!
“呦,秉烛夜读啊!当年考大学时要是有这股劲,没准就上北大了吧?”
看到方津墨走进了客厅,江映月放下了书,揉了揉眼睛,笑着说:“没办法啊,都是老张让我看的!哎,说起来三宝龙的这些华人也是真不容易。没隔几十年,就出现一次暴力事件!真难以想象,这么多年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还能怎么办?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呗!”方津墨打开冰箱,拿出一瓶冰镇的椰子水,猛灌了几口,继续说:“你看看暹罗的华人,政商结合,身居高位的大有人在。大马也是一样,掌握了整个国家的工商业,就算是想动他们,政府也要掂量掂量!唯有印克罗尼西亚这里,华人群体一盘散沙,没有一个有号召力的人,只能任人宰割!”
方津墨说的没错,在东南亚的诸多国家之中,唯有在印克罗尼西亚的华人混的最为凄惨。究其原因,除了这个国家的土人比较彪悍之外,更多的则是华人族群不团结!
可江映月却笑了笑,说:“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不过看过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印克罗尼西亚的华裔族群并不是没有进行过反抗,而是他们的反抗因为某种原因被掐灭了!”
“哦?你仔细说说…………”反正也睡不着了,方津墨在客厅的沙发里坐了下来,准备和江映月好好的研究一下。
从汉代时期开始,就开始有华人乘舟前往现在的印克罗尼西亚诸岛上生活。苏门答腊出土的一件陪葬陶器,刻有汉元帝初元四年年号。可证华夏人早在汉朝时期就出现在南洋诸岛上。到了宋朝,当地的华人就已经形成了村落。当然,华人真正在此处发展壮大,还要到明清时期。
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极大地带动了东南沿海的华人向东南亚地区移民。三宝龙就是从明朝开始形成的。当时的华人,给当地的土人带来了耕种、纺织和种植经济作物的知识。
这本《华人通史》上记载:“闽粤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福建、广东一带在当时较穷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难以维持。为了谋生计、躲避战乱,700多万中国人漂洋过海,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地到南洋谋生。清朝初年,大量的难民、抗清失败的明军余部以及不愿侍奉清廷的明朝遗民,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
1602年,荷兰正式对印克罗尼西亚进行殖民。当时的荷兰殖民者利用华人,来管理当地的土人。正是因为这种政策,让当地的土人和华人站到了对立面,从而留下了沿袭至今的隐患。
后来的数百年里,南洋的华人联合土人部落和荷兰殖民者进行抗争,成立了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梁启超在其《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中有专条介绍。查对该书可知罗兰芳和兰芳共和国事确实无疑。
从十八世纪末期,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华人在印克罗尼西亚的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印克罗尼西亚建国之后,对当地的华裔族群实行了不平等 的民族政策。让华裔族群的生存环境越发的艰难!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三宝龙的侨领翁显得起义反抗,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在三宝龙和附近区域组织起一支上千人的队伍,维护华裔族群的生存权利!正是因为这支队伍的存在,暴力事件没有波及到三宝龙。以至于让时任总统都打算对这支队伍进行招安。
可惜的是,经过将近两年的战斗,这支队伍之中的大部分人,放弃了印克罗尼西亚联邦国籍,以难民身份回到了华夏境内,落户到琼省的华侨农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