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春晚结束,首映开始(2 / 2)
然后,春晚舞台响起经典咏流传的名作《难忘今宵》。
之后,春晚结束。
而这一刻,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无缝连接在影院上映。
苏远刚结束春晚,跟杨童老爷子他们说完新年祝福后,就匆匆赶去电影院看电影的首映。
杨蜜那边也是早早赶到电影院,带着一大家子赶上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首映。
虽然大年三十苏远不在家,不在身边,但小清清一点也没有哭,反而仍旧很激动开心。
大概是苏远其实全程都在以另一种方式陪着她。
而且在电视里看到爸爸,又是另外一种体验,让小小的她更加兴奋。
现在看完春晚,又在电影院里看到爸爸,小清清就感觉这一整天爸爸都是在自己身边的。
《我和我的祖国》其实苏远在镜头里出现的镜头也不多。
这部电影他是总导演,把机会都留给了新人。
不止是导演的机会留给其他的导演,演戏的机会也留给了其他演员,他这一次也只是客串。
就像是这次的春晚,他也是客串。
《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单元剧式的电影,其实也是很多观众的第一次体验。
虽然观众们这些年经过电影市场的开发,已经陆陆续续看过很多电影,但是像单元形式的电影,很大一部分观众以前是从未接触过的。
于是,这一次的观影经历是非常新鲜的。
苏远来到电影院看首映,这一次主要还是看观众给对于这部电影的反应是如何。
看了一阵子,发现,观众的观影反响热情远不如苏远其他的电影。
至少是不如同为献礼片的《长津湖》。
观众在看的过程中,因为单元式的原因,所以大家的观影情绪并不是一直保持在一条线上。
也许这个故事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看得很感动,但下一个故事因为不是自己的口味,于是就呆坐在座位上,看得有些不知所谓……
并且不少观众在看的时候,观影情绪刚刚起来,结果这个单元就结束了……
苏远看到,电影放映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观众选择离开……
这一点,其实他也已经有想过的。
首先单元式的电影,注定有一点硬伤,那就是每一个导演的风格不一样,水平不一样,所以讲的故事都不一样,就注定会有观众看不下去。
其次就是,一场电影最重要的,是“从始至终”,也就是要完整。
就是观众在看的时候,当然是一整部完整的电影最能把观众带进去,获得应有的观影体验。
而一部单元式的电影,一小段故事一小段故事拼成,观众看完这一段后,观影情绪当然是不会那么快被下一个故事代入,而当大家好不容易提起兴趣了,这个故事却又匆匆结束……
这就,很尴尬。
其次就是,最近几年的献礼片出现的有点太频繁。
这几年不止是苏远在拍献礼片,而是自从他拍的《长津湖》火了之后,后续就涌现出大量的献礼片,各大小导演都纷纷涌入献礼片大军里,贡献出一部又一部献礼片电影。
这些电影,有的是官方支持,有的则是影视公司自己搞的。
这样一来,观众其实是真对献礼片产生了观影疲劳。
就在《我和我的祖国》之前的献礼电影,其实票房表现已经处于疲软状态,也就是没有观众愿意去看了。
《我和我的祖国》之所以可以这么火爆,可以这么收到观众期待,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就是苏远的原因。
毕竟拍出过《长津湖》,所以观众信任他,于是想都没想就买了电影票进电影院看《我和我的祖国》。
在这之前,观众甚至没有考虑过电影好不好看,反正就是我了“苏远”那两个字,就直接头热买票了。
这就是一个顶流的票房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