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玉太白谈政(2 / 2)
李二道:“你要是有好的办法,也不是不可以。”
“好!”玉太白点了点头。
李二诧异,难道这小子真的有办法?
不过玉太白很快就把话题转移了,道:“刚才说到哪了?”
玉太白这才注意到跑题了。
“说到不愁穿的。”杜如晦道。
“哦,”玉太白道:“只要普及棉衣棉被,再把制衣工艺改进一下,衣服就应该会降价很多,这个应该不算太难。
主要还是住房比较难解决!”
玉太白喝了口热茶,吃完橘子后,觉得这茶索然无味。
“住房要防寒,防雨,防雪,防冰雹,还要耐住,我觉得还是给他们起平青砖水泥房个比较好,以后也不用怕雪灾、冰雹和连天暴雨。”
李二一阵摇头,道:“不行,朝廷没那么多钱。”
“是啊,这事还得一步一步来,”玉太白就没有不做的意思,李二都愣了一下,他刚才可是明确反对的。
但玉太白又道,“说不定可以用这个为借口把一些土地收回来。
回收八十亩地,就给起一栋毛培房子,朝廷补贴如何?”
尉迟恭道:“这不是亏本的买卖吗?一栋房子估计得好几百贯钱吧?”
“我只是提个建议,如果以后大唐有万万人口之多,土地只会越来越珍贵。
想要种果园或者开养殖场的,他们也可以选择不用土地换房子,全凭自愿。
毕竟现在青砖估计还是很贵的,百姓还买不起,起一套砖混房估计他们一辈子都不敢想。
毛培砖混房即便不装修也能住个七八十年。”
李二他们沉思,好像可以这么干,但是朝廷要投入的钱财太多了,还是不值得啊。
“教育保障就是人人都能读书识字,以后适龄儿童必须要接受教育,整一个六年义务教育出来。
让孩子们三年学基础文学和算学,三年学提升,包括五经,历史,政治,农业,医学,算学,物理,机械制造等等。
如果还有想法继续读书的,可以考试竞争进入特定的学派,学政治的结业后可以考虑直接帮朝廷做事,分配到州府县衙等地方。
学机械制造的就帮忙改良蒸汽机等设备,也可以自己研发新的东西出来。”
就相当于小学和初中揉在一起,去掉一些不实用的内容,花三年搞定,后三年则是中专大专的内容,如果想要继续进修,那就是本科和研究生了。
因为内容没那么多,所以只会学得越来越精,学的东西也基本是实用的。
见他们听得很认真,玉太白继续道:“至于医疗保障,这个就必须得成立医学院,让有名的医师做学院教师,带一批治病救人的大夫出来,再开设大医馆,让更多人能够看病。”
“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首先还得保证道路通畅,用水方便。
水泥路以后是肯定要修到各个村里的。
用水可能就得多花些功夫,可能要用水泥修水渠,修大水井等,说不定还要修水库。”
自来水的事情玉太白没说,主要还是不好弄,不锈钢难做,而且水管都不好制造。
至于塑料管道,这个这一生有没有机会弄出来都是一个问题。
玉太白道:“施政方向有很多,主要还是改善百姓生活条件方面,这些估计三五十年都做不完。
最好是每五年定一个大计划,要完成什么事,或者某些事做到什么程度。
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好还是先保证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粮食,肉和菜。
水果应该没那么快。
同时修路,修桥,修河坝。
地方也可以开设学院,逐步普及教育。
棉花的普及等等,保暖方面。
医学院的建设也很重要。
第一个五年结束后再考虑第二个五年计划要做到什么程度。
当然新武器的研发也不能懈怠,特别是弓弩这些,只有军队强盛,国家的安全才有保障。
……”
玉太白说了一大堆,说的不是很详细,但都说道了重要的地方。
有官员专门负责记录玉太白说的每一个字。
一开始李世民他们还觉得有些挫败,总感觉玉太白看到的东西跟他们看到的不太一样。
但听玉太白说了两不愁三保障之后,就只剩下敬佩之意,都认真聆听。
他们都觉得玉太白果真是大贤大德大智慧之人,仙人也不过如此吧。
玉太白给出的政策方向太宏大了,仿佛给李世民他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一个国度可以这样发展。
“当然,朝廷千方百计造福百姓的同时,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就灌输爱国思想。
朝廷给的百姓够多,对百姓够好,也要让百姓学会感恩戴德。
将来若是起了战事,百姓也会对朝廷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