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禁令逐步实施(2 / 2)
李靖和尉迟恭也每月初五十贯。
武将大多都没怎么让门下的人经营生意,所以收入不多。
魏征也咬牙每月出了五十贯,就属他纯粹靠俸禄和赏赐度日。
玉太白感动地看着这些官员,一一道谢。
玉太白道:“诸位心意太白铭记在心,今后定有回报。”
反对的官员没有吭声,世家的核心官员巴不得跳进去的人越多越好。
李世民欣慰地看着这些支持他和玉太白的人,不过心中也有些难受,接下来就是花钱如流水的日子了。
玉太白道:“启禀父皇,儿臣提议先在长安和附近的几个州府下禁令,逐步向外围扩散,也可减轻朝廷的压力。”
世家的核心官员一愣,他们还真没想到这个法子,禁令还能分区域对待?
玉太白也是才想到的,也是在跟李二汇报了昨天报社的经营情况后,结合早日下禁令就能早日减轻压力想出来的。
玉太白又道:“其次儿臣觉得粮食的下发应该存在贪腐,粮食拨的粮是够的,按理说不该存在贩卖子女求生的事情发生。”
明眼人都知道其中有猫腻,而且李二也知道,但是世家官官相护,去查也查不出结果。
此事相当难办。
魏征抢道:“臣附议玉太白之言,如今的财力足以支撑长安后周边几个州府下禁令,相信不日报社就能回本,也可早日将禁令普及全国。
去年朝廷发粮救济受灾百姓都是充足的,微臣算过,臣斗胆直言应在受灾范围彻查粮食发放的情况,若有地方贪墨,应按律处置。”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也纷纷赞同。
反对的官员拿不定主意了,这个方法一出确实能缓解很多压力,他们还真没有什么好的理由反驳。
玉太白道:“请父皇下决断。”
李世民毅然决然地道:“准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中书门下即刻按意拟旨,早朝之后即刻颁布禁令。
另草拟全国粮食贪腐调查方案,争取在明日给出确切方案!”
接下来就开始讨论那些州府被列为施政的对象,禁止人口贩卖,违令者斩。
今天一大早长安的大街小巷里,卖报童的身影就开始出现了。
一大早卖的是长安日报,贞观日报还没整理出来。
很多百姓和有良知的勋贵得知报社得到的收益都用来救济那些孩童后,识字的人都很舍得掏钱买报纸。
长安日报里报导了几篇关于昨天传得沸沸扬扬的事情。
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写的就是《八百里寻亲,人口贩卖荼毒百姓》。
文章介绍了那个家庭的遭遇,孩子是怎么被拐卖,人贩子有多可恶,一不留神孩子就不见了。
寻亲途中这对夫妻的心情是怎样的,遇到了多少困难艰辛?寻到孩子后的喜悦和心酸又有谁能知道?
文章还介绍了寻子数月的家庭,奔波了数个州县,始终没有找到他们的子女。
一篇文章还写到被卖的儿童是被父母卖的,还是被拐的。
在报社和学院里玉家庄的孩子没慢慢开导之下,那些孩子终于松口,询问之下发现有八成的孩子都是被拐卖的。
但因为他们年幼,组织语言能力不足,所以无法提供更有效信息。
人贩子扎堆出现,究竟是犯罪团伙还是合法组织。
还有一篇文章写到有人想打卖报童的主意,但被禁军给抓了报官,不少心里也萌芽打劫卖报童想法的人,也将那种想法掐死在萌芽之中。
对比于其他的趣事,人口贩卖的肮脏背后更令百姓们关注,到底还有多少孩子遭受荼毒。
一些百姓都红了眼,对人贩子怒目而视,还有不少人朝经常出没在平康坊和集市附近的人贩子扔臭鸡蛋和烂菜叶。
“滚出长安,长安不欢迎人贩子。”
“人贩子不配做人,禽兽不如!”
一时间人贩子可谓人人喊打。
一个被围者的人贩子捂着脸,想要逃窜出去。
这时候官兵来了,人贩子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道:“官爷救命,官爷救命,他们打我。”
百姓们收敛了很多。
不过官兵也没职责的意思,还看了看人贩子,然后指挥身后的差役道:“拿下他!”
人贩子心里一凉道:“官爷,您是不是抓错人了?”
“抓的就是你,有拐卖人口嫌疑的人贩子一个都别想逃!”
见差役直接用木铐子烤住人贩子后,百姓们纷纷叫好。
那个官差还朝百姓道:“朝廷有令,今日起长安城和附近的几个州府以及下辖的县城禁止人口贩卖,过不了多久大唐全境就会彻底禁止人口贩卖。”
“皇帝陛下圣明啊!”
“吾皇万岁!”
“太白金星英明!”
“……”
百姓赞不绝口。
半个时辰后,贞观日报总算是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