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御前议政(2 / 2)
在朱慈烺这里,他的底线就是此,即别的错事都还好商量,唯独投降异族这事不能有半点仁慈存在。
所以,朱慈烺凌迟侯方域和赵之龙,而对郑三俊只是赐死。
而对于朱慈烺而言,他现在的任务则不仅仅是对投靠外族的人进行严厉打击,还要赶紧整顿内政才是。
在朱慈烺回了南京后不久,李邦华不久后就也回了南京,担任吏部尚书。
与此同时,户部尚书由路振飞升任。
兵部尚书由张国维担任。
张国维也是被朱慈烺直接征招到南京的。
而张国维倒是没有像郑三俊一样不来。
不过,张国维表现得也比历史上忠烈。
另外,张国维在升为兵部尚书前,就是带兵多年的督抚边臣,任兵部尚书还是能胜任的。
加上首辅范景文、次辅方岳贡、三辅倪元璐。
朱慈烺在战后下旨着内阁会同吏部、兵部对此次作战有功人员,进行功勋审计,且予以请旨表彰外的同时,就正式以这六人为骨干开始了内政改革。
这一天,朱慈烺直接下旨在南京奉天门召见了这六位公卿大臣,还特地令这六位大臣坐于自己对面,说道:“诸卿应该明白,大明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因循守旧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下去,国朝进行到现在,就是因为费改制而守祖宗制度所致!而现在,国库空虚,百姓困苦,举国发展两百余载的钱粮到底哪儿去了?”
“陛下!臣自然不敢不言,天下钱粮其实十停已有八停皆归于权贵豪绅,而朝廷与小民所占不过一停。”
这时,李邦华先起事拱手说了起来。
说着,李邦华就又道:“正因为国势如此,才有了今日之果,半壁河山沦陷,被自己逼反的百姓不得不逼得到现在南迁的地步。”
“陛下!臣认为,大冢宰所言的确有道理,但也太过了些,大明如今落得现在这个地步,也不仅仅是因为朝廷因循守旧、不思改革所致,与天灾亦有关系!”
“所以,朝廷不必过于自戕!而大冢宰方才所言,似乎大有归咎于太上皇把百姓逼反之意!但实际上,非太上皇逼反了百姓,而是天灾逼反了百姓。”
朱慈烺说道。
李邦华则看向倪元璐,问道:“阁老,天灾难道不也是因失德才降灾吗?”
倪元璐则反问着李邦华:“那以大冢宰之见,是当今太上皇失德才导致天灾出现?!”
“好啦!”
朱慈烺这时制止住了二人,道:“如今只是议如何中兴大明、恢复河山,而不是去讨论谁的过错。”
“陛下圣明,子不言父过,此时不宜过于追究前朝之过。”
倪元璐这时拱手回了一句。
李邦华则跟着说道:“陛下,臣并非此意,臣只是在回答陛下一开始的问题,即天下的钱粮到底去了哪里?毋庸置疑的是,去了权贵豪绅那里,但赋税徭役却一直是由小民承担!所以才导致天下人人皆反,大明沦落到畏惧外虏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