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信长的野望(2 / 2)
这在生与杀两个方面体现的都十分明显。
杀自不必说,逆我者亡这件事在织田信长身上体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包括将妹夫浅井长政的脑袋做成酒杯,火烧比睿山,火烧伊贺。
无论是宗教势力、地方势力还是亲族,只要敢与自己作对,那就是必杀不留。
从这一点上来看,织田信长很像三国演义里的董卓。
至于生这一方面,织田信长同样是无比任性。
相比于丰臣秀吉大力提拔自己的同乡或低阶层出身的平民与武士;相比于德川家康重用三河国的本土武士,织田信长的选人用人更加不拘一格并且随心所欲。
他不看出身,既提拔平民出身的木下秀吉(后世丰臣秀吉),同时也重用公家出身的明智光秀,还有自己家中的老将有能力的也不例外。
与重用贤能相对应的,他极其痛恨尸位素餐之人,譬如作为织田家谱代家臣的林家与佐久间家,其家主最后都遭到了织田信长的罢黜。
所谓唯才是举,在信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用人在后世看来也许很先进,但是在这个年代,无异于触犯众怒。
试想一下,这相当于一位极其强势的领导将你经营数十年的地盘没收,再把你降成一位小职员让你重新奋斗,在既得利益集团看来,这是不可容忍与接受的。
在历史上,织田信长早在其攻取京都,放逐足利义昭之后就开始寻求一种绕过传统公卿与日本政治制度的统治模式,但一直没有成功。
直到他的势力控制了大半个日本版图,那个时候日本再也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在武力上与之抗衡,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举动。
他辞去了右大臣的职务。
要知道右大臣再往上,就只剩下征夷大将军、关白、太政大臣三个职位,而这三个都是可以开府设役的职位,历史上所有的日本统治者最后都是停留在了这个位置上。
织田信长距离这个位置只有一步之遥。
准确来说,只要他想,其实几年前,乃至现在,他就可以直接就任。
但他没有。
他不仅没有成为将军开设幕府,反而选择将万人之上的官位辞去。
他想要干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后世众说纷纭。
但只要从一些细节上,不难窥探出织田信长巨大的野心。
历史上三年后辞职的织田信长只有四十四岁,正是当打壮年,其儿子织田信忠也是文武全才,在家中的地位独一无二,其他的儿子论才能与影响力,根本没法与这位长子相提并论。
所以李旦并不认可后世部分人对织田信长辞职的推论是因为要给儿子让位的说法。
再结合其辞职的时间点,彼时正好是织田信长最后一个对手上杉谦信病死的年份。
上杉谦信在世时,织田信长尚且不敢有取日本朝廷而代之的心思,原因有二。
首先这个上杉谦信真的很能打,织田信长手下第一猛将柴田胜家在北陆几次大败于其人之手,揍得织田家丢盔弃甲。
另一方面这个上杉谦信是个典型的保守派,上杉谦信本名长尾景虎,其被上杉宪政收为义子,继承了山内上杉家的姓氏以及关东管领一职,这个职位的合法性本身就来自于朝廷,为了这个职位,上杉谦信也不会允许织田信长上演“田氏代齐”的戏码。
可上杉谦信这位既能打又政治立场绝对对立的敌人一死,织田信长隐藏在其面具之下的獠牙就立刻亮了出来了。
所以此时,李旦的出现让织田信长打开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思路。
“明国大人,鄙人向来都是恩怨分明,今日你帮了鄙人这个天大的忙,有什么需要鄙人做的,尽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