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掀起的暗流(1 / 2)
很快,南京守备李言恭派人到南京武库查账的事情便在圈内人尽皆知。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次的李言恭是憋大招了。
而他针对的对象,只可能是自己的弟弟李言俭。
果然,第二天大多数人的猜测就都应验了,因为临淮次侯李言俭名下的各路宅院、店铺都被左府的士兵直接围了起来。
并不是说南京里只有李言恭一支武装力量,但对于李言俭来说最糟糕的事情是,他跟外界的沟通渠道被彻底掐断了。
他自己则彻底被软禁在了位于金陵城的私人豪宅中。
与此同时,与李言俭有勾连的官员开始积极弹劾李言恭,但是对于这种反应其实早在李旦的预料之中,所以李言恭先所有人一步将自己的奏疏送往北京。
李言恭的这封奏疏使用的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因为其中所写的内容非常骇人。
身为临淮次侯的李言俭居然通敌卖国,而且更加戏剧性的是,查出这件事情来的人竟然是现任临淮侯李言恭。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李言恭将不可避免的查到自己的父亲李庭竹身上。
当然,这是李言恭要尽可能避免的事情,所以他接下来的所有操作,都在预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那就是让他的弟弟李言俭扛下所有的罪名,包括他父亲李庭竹的那一份。
而关于这个选择,朝中大员不可能看不出来,尤其是精于人心权术的张居正和冯保。
他们只要拿到这封奏疏,就能立刻明白李言恭的用意。
其慷慨陈词,大义灭亲的激昂文字之下,很显然有着另外一层意思。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我已经开始自己揭我自己家的短了,这份忠心毋庸置疑,但是我父亲已经死了,所以无论如何这件事情不能毁坏我父亲死后的清誉,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就让我弟弟扛下所有的罪责吧。
不得不说,李言恭这手以退为进用的很妙,他自行检举了临淮侯府过往见不得人的事情,这非常有可能影响临淮侯府在南京的影响力,甚至影响他自己的权势。
所以自断一臂的态度,足够让朝廷中枢认可他的诚意。
但是同时,朝廷不能任由临淮侯府真的名誉扫地,因为此时没有任何一个勋贵有名望和身份能扛起南京守备这个要职了。
南京是留都,是大明朝的财税中心,绝对不能乱。
但是中枢的人又不放心将南京统兵的最高权力全部交到魏国公徐家手上,如此一来两京的军务就都被徐家把持,皇帝和太后还有一众得势的宦官可就都睡不着了。
所以临淮侯不能倒,不仅不能倒,朝廷还必须表彰这种大义灭亲的忠君行为。
所以作为政治上的交换,无论是皇室还是内阁,都更倾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牺牲一个于临淮侯府无用的次子,得以保全临淮侯府与整个南京的稳定,这笔买卖非常划算。
李旦也正是看准了这点,才会怂恿李言恭率先上疏自陈。
自己先坦白,总比听旁人抹黑强。
况且,这里面还有一条其他人不为所知的暗线。
张居正与李言恭是有过一面之缘的,虽然二者没有过多的交集,但是因为有李旦这条若隐若现的线牵住两边,张居正出于私心还是更偏向李言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