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巡武库·上(2 / 2)
一旁的邹绍芳应道:“这是武库清吏司的主事王象乾,在武库清吏司干了三年,这里面的东西没有人比他更熟了。”
王象乾?
没想到误打误撞之下居然又是碰到一位日后的名人。
这位王象乾是日后大明朝的兵部尚书,在八十一岁高龄的情况下出任宣大总督,并且平息了蒙古察哈尔部的叛乱。
王象乾一生大半时间驻守在大明边陲,算是晚明时期难得的朝廷忠臣能臣了。
不过此时的王象乾显然还很年轻,看着也就二十来岁。
“王主事,我想确认一支箭矢的出处,是否有什么办法。”
李旦的话说出口,周围所有人不禁哑然。
作为兵部专门管理武库兵具的人,自然是知道每年朝廷都会制出无数的箭矢,想要确定一根箭矢的出处,根本就不可能。
可王象乾琢磨了片刻却道:“上官既然让我们只拿出了隆庆六年的账册,那您手上肯定是有线索,是否方便给在下看看。”
说着,李旦将之前在战场捡到的那支没有磨干净的箭簇从怀里掏出来递到王象乾手上。
“这是…”王象乾摩挲着箭簇侧面那被磨掉的地方,隐约也是看见一个六字。
难怪眼前这人要他们拿出隆庆六年的账册,如此看来再往前推便是嘉靖三十六年,的确从时间上来看不太可能。
很快,王象乾便是说道:“上官容禀,您这箭簇上有军器局的留款,实不相瞒,其实如今大部分的军器局都不会在箭簇上留款了,还在延续留款的军器局其实并不多,这应该可以成为一个线索。”
说着王象乾找出了隆庆六年的第一本账册,翻开后道:“上官请看,若是要在箭簇上留款,那势必要在年初的用度里添上‘模具’这一个款项,毕竟时间年号是会变的,不可能一直使用一个模具。
因为兵部不会对留款做强制要求,大部分保持留款的军器局都会重新到民间去定制,然后在首月记录进用度当中,上官只需要查看首月里有购买模具的地方,便知道这个箭矢大致的出处范围。”
随即李旦便是查找隆庆六年首月在用度里写了模具这一项的地方。
这不找不知道,找了才发现大明的大部分军器局居然真的没有购买模具。
“王主事,为何现在许多军器局都不在箭上留款了?”
“这…”王象乾看向一旁的邹绍芳,邹绍芳给了他一个眼色,他才老实回道,“还是因为实际情况,箭矢一旦留款,那么他的时间便定下来了,做不得假。
可如今朝廷国库空虚,军备上的开支,其实是一年不如一年了,首先购买模具就是一笔支出,然后每年造箭又是一笔不得了的开支,但实际上没有战事的地方其实用不了那么多箭矢,所以他们不给箭矢留款,到来年方便将报废的旧箭充做新箭填入武库。”
听了王象乾的话,李旦不由地震惊。
“这样的事你们不管?”
王象乾苦笑一声道:“此事兵部是知道的,其实早在正德时期这样的事情便存在了,只是没有办法,地方上军器局这么做,每年的确能给朝廷节省许多开支,上面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