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求情(2 / 2)
陛下神色不耐,若非是谢长柳从来不会胡作非为,他早使人来把他打出去了,如此僵持不下并非合适之举,却也只得按照他的意思,叫他人先出去再说。
见陛下如此迁就此人,元艻不由得拧眉,早前就听闻陛下在宫里有位智囊,还闻是那享誉盛名的无极先生,不过,岂能是此人?既然是智者,如此年纪轻轻岂能担得起盛名?元艻虽不清楚此人的身份,但对陛下同此人的态度而生出一股探究之心来。
几位大臣相继出了内殿,连李秋都走了,谢长柳才肯出声。
“陛下,蜀地蠢蠢欲动,您多久没有收到斥候的消息了?”
闻言,陛下皱起眉头,“你什么意思?”
谢长柳冷静了下,吐出一口浊气道:“蜀中反了。”
或许是以为谢长柳信口开河,陛下冷笑,“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蜀中有没有反,他岂能不知。他尚且未得到半分消息,谢长柳就敢大言不惭道蜀中已反,是他太过自负还是小瞧了他的人手。蜀中虽然是早就不满成为大梁的附庸,可这些年来也不敢擅自起事,先前就已经得到太子的提点,蜀中这几年都有过反抗之心,早已经在注意蜀中的动静,风吹草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哪里就是谢长柳能大放厥词的。
陛下愈是不信,就说明陛下仍被瞒住的。也是,按照李清持的话来说,其中有元氏的参与,陛下哪里能轻而易举的就得到蜀中的消息。元氏在朝一手遮天都不为过,陛下的人,又岂能就信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人。
“陛下,何不去重新着人一探究竟。”元氏在朝多年,早已经渗透整个大梁里外,既然他能不动声色的与蜀中的人联合到一起去,岂能不会封锁一切消息。
陛下对谢长柳的信口开河没有半分可信,他丢出去一封密信,上面的金漆看的出来是新拆过的。
“这是昨日朕收到的消息,言,一切如常、不见风吹草动。你所说的蜀中已反,又是从何得知。”
谢长柳翻出里面的密信看过,其中真假他不能肯定,但,替李清持伸张正义他并不觉得是自己鲁莽,仍旧替自己辩解。“可、”他一句话还未来得及说完便被陛下不耐烦的打断他的话,“你究竟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谢长柳人在汴京,他既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说不定就是有他自己的渠道从而知道了这件事,之于其中的虚实……
谢长柳正直了身,坦言道:“您身边的那位李大人,籍贯蜀中,今日求到了我面前,指明被元艻陷害,参与到了蜀中谋反中去。”
这种话,在陛下听来,无非就是他谢长柳对元艻有怨的嫁祸。
“谢长柳,你觉得你现在说这些话有多少可信度?”陛下深知谢长柳对元艻有什么深仇大恨,就方才,怕是都恨不得要跟元艻同归于尽了。是以,说他参与谋反?至少得是要讲究证据的不是。之于说那李清持,他先前犯了错,没有革他的职已经是从轻发落了。
谢长柳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高高在上的帝王。“陛下,您是觉得我在公报私仇?”有这么一刻,谢长柳心里是觉得挺讽刺的。“是,我对元艻,恨不得食其血肉,可,我若是要对付元艻,也是要彻底将他拉下马,让他一无所有,才能解我心头之恨。”
他从来都不会掩饰对元艻的仇恨,所谓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他从来都分得清主次。
“元艻有罪!他从来都不是无辜的!”
元氏罪恶滔天,无论是以前他有多大的罪过,就冲着如今,他试图颠覆大梁江山社稷,他都罪该万死。
“至于他有没有反心,您可以等着蜀中的消息传来,您再去定论!”他说的话,既然没人可信,那不如就等着蜀中事发,再去评定。
“陛下,大梁在您的手里蒸蒸日上,想来,有这么一个毒瘤在,您也深受其扰,元艻既然罪大恶极,您何不出手将之绳之以法,也可肃清朝纲。”
“朕比任何人都知道元艻有罪!”陛下不喜有人议论他的政绩,无论好坏,总能叫人挑出点毛病来。而谢长柳屡屡犯了他的忌讳,却还不自知。“你今日来若是只想说这一件事,你还是回去好好想想你今日的莽撞要让御史台怎么对你口下留情吧!至于蜀中的事情我会去再彻查的,而你说的那李清持,犯了什么事就当什么罪。”
陛下说完就不欲再同谢长柳多说的样子,沉着脸叫他退下去。
谢长柳原本以为,自己今日来,一是可以提醒陛下蜀中以及元艻在暗通款曲,二来是能帮李清持洗脱罪名,哪知,适得其反,陛下却疑心到他在公报私仇,简直是可笑至极。在他看来,陛下有此怀疑不过是因为元艻一族可以帮到十皇子在朝廷站稳脚跟罢了,他需要有元艻这样的朝臣在朝廷里替十皇子出面,是以,他需要元艻,纵然他犯了多少欺君之罪他都能视而不见吗?既然如此,你他何故还想着打压元氏,笼落权利于自身。“陛下!元氏您必须堤防!他今日登了玉清宫,您就不怕他来日站在您的面前对您的社稷指手画脚吗?他说的要协助十皇子都是他的一面之词,不过是为了打消您的顾虑罢了,您何必信以为真!”
也或者是谢长柳着急辩解,一时呈了口舌之快,有些口不择言。陛下因他的言论彻底龙颜大怒,前面他还可以容忍谢长柳的出言不逊,可他实在不该指摘自己的行径。他是九五之尊,从来都是自己指摘别人的对错,而不是被人指摘对错。“谢长柳你放肆!”
一干官吏还未离开,毕竟,陛下未说来日再议,而是只叫他们先出去,谁也没有走,等着陛下应付完谢长柳,他们还得继续商议先前的事宜。而就在此时,里面传来陛下暴怒的声音,具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门内,只是,除了明黄色的纱帐,什么都看不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