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改变战略方针(除夕加更第3更)(1 / 2)
当初在阜城大战结束时,父子二人曾经经过一番促膝长谈,如果袁绍可以快速消灭,拿下邺城,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消灭袁绍拿下邺城,就意味着拿下整个冀州,从而可以从容的拿下幽州,经营幽、冀二州。
河北之地也可以提前统一。
而且还是公孙瓒统一的,根本就没有袁绍和曹操什么事。
但是这场战役绝对不能打成长久的消耗战,一打就是两三年、四五年的那种,对发展壮大是大大的不利。
因为父子二人将来的目地是整个大汉天下,如果跟袁绍纠缠太久,就会失去发展实力和进军中原的机会。
因此二人在当时制定过另一套计划——围点打援、先易后难、暗中发展。
围点打援就是发挥公孙瓒手下骑兵部队数量多、打仗厉害、机活机动的特点,在围攻邺城的同时,消灭站在袁绍这一边的地方部队。
这个方法有利于剪除支持袁绍的力量,增强自己身的实力,短时间内很有可能会实现。
先易后难就是先打幽州牧刘虞再解决袁绍。
这个很好理解,刘虞虽然是幽州牧,而且跟胡人的关系很好,但是他的手下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将和谋士,手下士兵也不如公孙瓒的精锐。
河北三雄袁绍、公孙瓒和刘虞三人当中,刘虞的实力是最弱小的。
反正经过渤海一战,二人已经公开撕破脸皮,既然你已经出拳了,那我打回去也不算过分。
只要拿下幽州就意味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加上胡人对白马义从的畏惧,坐拥幽州可比冀州这个四战之地要强太多。
最后就是暗中发展这一点。
打仗打仗,归根到底打的就是钱。
手里没有钱的话,怎么给士兵提供物资和粮食?
怎么发饷银?
怎么打造兵器铠甲?
怎么养得起战马?
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手里没有钱,怎么能让人家死心塌地的跟你干活?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仗打起来方方面面都牵扯到一个字——钱。
而拿下幽州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暗中发展、蓄积实力。
整顿地方、积蓄赋税、屯田练兵、囤积粮草、打造武器铠甲、训练骑兵、步军、水师……这些都可以好好的进行。
实力和势力有了只要时机成熟,就可以挥军南下。
这就是公孙续在阜城提出的第二套方案,先取一块地盘猥琐发育,再对中原徐徐图之,此举颇有一些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那一套。
如果说南下攻打袁绍所在的邺城是公孙续向公孙瓒妥协,那么北上取幽州则公孙瓒向儿子公孙续这套方案的认可。
现在攻城失利,三个连环计都没有拿下邺城,公孙瓒不由得怀疑之前的急于南下跟袁绍决战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
“父亲不用对邺城耿耿于了,战略方针根据战场的情况调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再说我们此番南下也并非全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