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天生反骨(7)(2 / 2)
“我们不应该用现代的眼光来评判他。”
“不过,他有样学样,听调不听宣,可见也不是一个完全无可救药的人。”
“我们走吧。”
千机回道:“去哪里?大本营吗?”
“那样的话,我跟着他一起进京吧?”
华清道:“那倒不用急,我们先去大匈。”
千机有些惊讶:“大匈?”
华清点头道:“孙屠多半要被扣在皇城,这可是勤王的好机会。”
“只要偷了大匈的粮草,哪怕我们在边关留少部分人防守也不怕。”
五日后,等华清回到大本营,施大笑着报喜道:“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大匈军主动撤退三十余里。”
华清笑道:“可能是他们边疆受到威胁,不得不调兵回防。”
半个多月后,孙屠到达京城。
令他有些失望的是,说是特别册封仪式,其实只不过守着文武百官,给他发了新衣新帽和官印。
仪式可以说简单到极点,和隆重没有半毛钱关系。
虽然有些失望,好在升官是真的。
退朝后,其他人都离开了,只有他和白成书留在朝堂之中。
皇帝从龙椅上起身,走到他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朕有四支军队,却有三支不听话。”
“朕的天下不太平啊。”
“唯有孙爱卿对朕忠心耿耿。”
“这样下去,等朕百年之后,说不定会成为后世的笑料。”
“孙爱卿可否能为朕分忧?”
孙屠惶恐道:“定当全心皆力。”
皇帝大声道:“好!”
“袁华清有反骨,听调不听宣,目前已露反叛之象。”
“趁最坏的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你带人收了他的将印。”
“你放心,我知道你们曾经浴血奋战,感情深厚。”
“所以,我会开恩特赦,让他回封地安度晚年。”
孙屠听后大惊,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
“北边战事,东线有袁华清在,才得以相安无事。”
“如果调换了他,大匈南下,非微臣一人能防守得了。”
“这是其一。”
“其二,驻守在北边防线的,只有微臣和袁华清两人,如果我们之间打起来的话,大匈国会趁机撕毁和约,再度入侵。”
“其三,袁华清是北疆百姓们心中的压舱石,有他在,不用担心战乱。”
“皇上果真撤了他,容易引起怨言,失去民心。”
“其四,微臣的军队和袁华清的军队往好了说叫不相伯仲,但微臣心里清楚,比他还是要差一点。”
“他的手下对他又是极为忠诚,贸然打他,只怕引得他就地造反。”
“在微臣看来,袁华清没有反叛之意,只不过闹闹脾气罢了。只要等到他年纪大了后,他自会告老还乡,皇上何必急于一时?”
皇帝大怒:“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袁华清的天下?”
“他天生反骨,如果不是朕力排众议重用他,他会有今天的成就?”
“目前大匈国国力逐渐衰弱,而我们大安国良将辈出,又不是非袁华清守东线不可。”
“少废话,朕问你干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