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天生反骨(1)(2 / 2)
大安国建立后,边疆一直不太平。
北有大匈,西有大胡,对大安国虎视眈眈。
原主的祖上因连年战斗,御敌经验丰富,成为封疆大吏,戍边卫国。
封疆大吏说白了就是土皇帝,弄好了称帝,弄不好也能称王。
先皇怕他拥兵自重,犯上作乱,让他孤身领军驻守边疆,家眷则留守京城,实际上就是人质。
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潮起潮落。
历经几代人的变化,袁家已经没落。
祖上被赏赐的大部分房屋和田产已经变卖,到了原主这一代,只有七间半房屋和十几亩薄田。
即使如此,比起平头百姓,原主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没有紧迫的生存压力。
原主天生神力,能拉五石弓,换算成现在的标准也就是300斤。
原主虽有一身蛮力,却不是胸无点墨的莽夫。
他的父母花费大价钱请了好先生,所以他自幼便学习兵家阵法,对用兵之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父母对他寄予很高的厚望,希望他能重振袁家。
他十六岁应召入伍,敢想敢干,很快从一名普通士兵成为什长。
本以为凭借一身学识和天生神力会平步青云,但成为什长后,便再没有得到提拔。
究其原因,原主后脑勺枕骨突起,俗称反骨。
有此面相之人,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忠不义之人。
原主就这样在军营中郁郁地过了五六年。
后来一名叫刘姓校尉听说原主仅凭十人便拿下一个百人土匪寨子,奇于他的计谋,便收他为参谋。
相处久了,了解到原主确实是一位将才,用兵之道,设阵之法,他能给你讲上几天几夜。
凭着原主的辅佐,刘校尉屡打胜仗,真是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成为定远将军。
对于自己的这名得力手下,刘校尉很是爱惜,曾为原主屡次给上级进言为原主争取个一官半职,都因为天生反骨而驳回。
就连原主的俸禄,都是刘将军自掏腰包。
如果按照正常俸禄发放的话,原主不过兵长的待遇,刘将军实在是看不过去。
时值北方大匈国武力强盛,不断南下扩充地盘,大安国丢了近一半国土。
大安国当朝皇帝弃了首都仓皇跑到南方,在丞相白成书的斡旋之下,才和大匈勉强议和。
刘将军旧疾复发,死在行军路上,临死前给皇帝上书,希望能重用原主。
皇帝一开始听说原主是威名显赫的袁氏后代,当然极为重视,后来了解到此人天生反骨,连连摇头,还是算了。
哪知道大匈国不过是表面上言和,重整军队,补充粮草之后,又开始南下攻打大安国。
大安国接连吃了败仗,军队龟缩到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定江以南。
此时大安国并非无兵可用,在西疆戍边的柴家军和骆家军连年和大胡作战,战斗力不俗。
但两军见大安国颓势已现,满脑子都是自立山头,对皇帝的调令是要多敷衍有多敷衍。
皇帝自己的嫡系军队,主要将领都是投降派,这个时候皇帝意识到要找几个有能力的亲信,不然大安国就完了,自己皇位不保。
他先是想到了孙屠,一个平民百姓出身的从九品副校。
这样的人加以重用,肯定对自己感恩戴德。
另外一个便是原主,袁门之后,据已故刘将军所言,有大将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