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七月半!(2 / 2)
每逢鬼节,子孙后代手持清香一炷,对着你虔诚祈祷!
在余大郎看来,这便是民风民俗的意义所在。
生前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称一世之雄。
亦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散发扁舟,纵情山水之间!
死后元知万事休,荒野孤坟,杂草丛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若无鬼节民俗,孝之传承,碑毁骨朽之时,泯然于天地之刻。
余大郎率领三千铁骑,恰逢其会,于七月半当天抵达牛家村!
他凯旋而归的消息,不到一时三刻,传遍附近十里八村。
一些百姓听闻大军征战归来,赶忙前来寻找亲人。
许多百姓未见到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身影,神色各异。
有的如遭雷击,瘫坐在地上,不发一语!
有的泪流满面,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亦有的不肯相信眼前的事实,上前询问真相……
余大郎老丈人一家,忽闻大军凯旋而归。
潘老实与贾氏放下手上一切活计,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自从潘二郎与潘三郎从戎入伍,执意追随余大郎离去之后。
二老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整日整夜,担惊受怕,都快忧思成疾了!
如今听闻大军凯旋而归,自是喜不自胜。
可当贾氏走到大军近前,仅见到潘二郎一人身影之时。
只觉昏天暗地,两腿发软,好似顷刻之间,便要晕厥过去。
潘老实眼疾手快,扶着贾氏劝慰道:“事情尚未清楚,莫要自己吓唬自己!”
余大郎本以为百姓会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场面热闹非凡。
那知迎接他的,皆是一些垂暮之年的老妪与老翁……
一个比一个凄凉,一个比一个悲伤,好似天塌了似的!
余大郎暗觉晦气,命令麾下向围观百姓解释清楚。
独自拎着吞下蛟珠之后,一直沉眠不醒的小毛驴,纵身离去。
他神识透体而出,发现余府众女正在大夫人姒清霜的带领下祭祀祖先!
余大郎身为一家之主,依照大乾礼法。
此事应当由他来亲自主持,方显对祖先的敬意。
胡小宝与潘二郎奉命行事,对着围观百姓大声解释起来。
真相大白于天下,方知虚惊一场!
当百姓们听闻自家未归的儿郎,在草原上,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之后。
一个个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贾氏听闻之后,缓过神来,赶忙对着自家儿郎问道:
“二郎,你弟弟亦娶妻生子了吗?”
潘二郎望着贾氏充满期待的眼神,解释道:
“三郎并未娶妻生子,他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阿爹与阿娘不用为其担心……
吾等临行前,姊夫哥已经为三郎留下后手。
可保三郎衣食无忧、安全无虞!”
贾氏闻言有些郁郁寡欢,叹道:“哎!……
三郎这臭小子,一点都不懂得为娘的心思。
他怎么就不知道,也娶上一房媳妇呢?”
潘二郎哭笑不得,无言以对!
潘老实在一旁言道:“妇人之见,三郎方多大岁数?
常言道:色字头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难逃。
小小年纪,岂能沉迷于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