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山大比显英豪(2 / 2)
毕竟再怎么说,这也比他们所谓的八股取士出来的才子要会布政的多。
而武科分比武、韬略。
要的不只是战场上万人敌的勇将,更是要懂排兵布阵、精于行伍的将帅之才。
与文科不同的是,文科选拔出来的人才是直接录用到底层,各凭本事晋升。
而武科选拔出来的则要进入‘朝歌云梦’学习兵法韬略两年,之后从一百户做起。
光是比武就进行了三日,五百人不分名次先后脱颖而出。
吴王渡最惨,差一点就要提前出局。
因为他刚好遇到了洛幕的妹子洛晚风,吴王渡再怎么也不至于对一个女子使他的偃月刀法。
最后还是判官手下留情,判了个平局,让二人都进入随后的韬略之比。
今年的题目一共只有三道,这倒是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而这三道题目却不简单。
一,何为战术,何为战略。
二,骑军于战术的优势及具体运用。
三,骑军于战略的优势及具体运用。
答题时间足有一个时辰,看来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的。
而这些个答题的学子说起来都是师出同门。
现如今能不被私藏,昭然公之于天下的兵书只有洛国主亲自编撰的‘兵者诡道’。
一本兵书却抵得上别的十本,至少厚度上是这样。
粮草篇、阵法篇、操演篇、营寨篇、攻城篇、围城篇等等,还附带的有真实的战役和图解。
彻底打破了被那些个将门所垄断的兵法。
而这三道题,第一道基本谁都会,兵书上写的有,后边两道就颇令人琢磨。
洛幕答的中规中矩,详细对比了骑军和步军的优势,还拿关山国曾经的几场大战做例子。
而张九言则是大谈各种骑军遭遇步军阵型时的破解之法。
吴王渡就答得较为混乱,基本属于想起什么就写什么,甚至还多要了一张纸用来答题。
下场之后四人相视一笑,这个题目在这几人眼中确实简单。
每个人都有不知多少种破题之法。
私下里每日高谈畅饮谈及天下,也曾说过这些。
甚至这几人早已熟知各自的风格,洛幕重实际,一定会处处引用。
张九言重阵法,阵型,而吴王渡,博学多识,怕是写到兴头上自己都不知道写了什么。
七日之后即是揭榜之日,万人空巷挤作一团。
文科那里人尤其的多,因为能进武科韬略之比的只有区区500人。
三甲为100-11名,三人从头看到尾都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
二甲从第十到第四,终于出现了。
第七即是张九言,看来亲自阅卷的洛国主也看上了这位阵法鬼才。
第五是洛幕,也理所应当,国主年纪大了兴许更喜欢这种稳重的。
看到这里三人都明白了,如果二甲都没有吴王渡的名字,那只有一种可能了。
一甲的红布被猛地拽下,探花郎吴王渡的名字被金线绣在榜单上格外闪耀。
而状元和榜眼却是两位女子的名字,三人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了下来。
因为状元那里写着‘洛晚风’三个金边大字,后边甚至还跟着洛国主御笔的一句话。
‘卿若早生二十载,天下何人不识君?’
而洛晚风的答卷很简单,比起吴王渡的事无巨细,长篇大论堪称惜字如金。
尤其是第二题的答案:
‘骑军不必用于战术’